輪迴紀實:王朝末影的守護者 ——陸秀夫與袁崇煥

林禾


【正見網2023年08月13日】

在大法修煉中,我們知道了:歷史是一個劇本,五千年一次,眾神隨創世主下世演繹,奠定人的文化與思想行為,在人間留下神傳文化,可謂是:「五千文明是劇本   萬裡山河大舞台  中華兒女唱大戲  神傳文化天上來  輝煌中造就理念  繁華間神展風采」(1)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敬天敬神」、「天人合一」、「忠、孝、節、義」及儒家的 「仁、義、禮、智、信」、等等,這些都要有人來演繹、來展現,例如:岳飛的「忠」、關羽的「義」、文天祥的「正氣」等等,都是在既定的劇本中詮釋角色,留下做人的理念。

在本文中要講述的是我曾經輪迴過的兩個人物,即南宋時的陸秀夫和明末的袁崇煥。

陸秀夫和袁崇煥都身處王朝末年覆滅之際,陸秀夫面對的是軍事強大的蒙古元朝;而袁崇煥更加悲催,他的對手除了清朝兩代雄才大略的帝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還有一個很能坑自己人的隊友:崇禎皇帝。陸秀夫與袁崇煥都是王朝末世的守護者,或悲壯或慘烈 ,他們也都是歷史大戲中的一個角色而已。

本文所講述的只是我所在層次與境界所能知道的部分劇情以及一些因果在今生的後續,可能有其他的人也轉生過這個角色,還有不同的版本,所以此文只是我的一點個人認識,如有不妥或錯誤敬請諒解。合十!

上篇:陸秀夫與文天祥

一、陸秀夫負帝投海,死節殉身報家國

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詩》中有這樣一段詩:「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暗喻宋朝趙氏三百年基業的覆亡,隨著陸秀夫負帝投海,「長天碧水」間吞沒了宋室最後一線希望。

陸秀夫,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建湖縣建陽鎮)人,三歲隨父母遷居江蘇鎮江,十九歲考取進士,和狀元文天祥同榜,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宋末三傑」。是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

陸秀夫才思清麗,性情沉靜,不喜張揚,就是在宴席上也默默無語。人們覺的他十分怪癖,難以接近。但陸秀夫穩重幹練,頗有治事之才,深得鎮守淮南的置制使李庭芝的賞識和重用。

公元1275年,元朝兵馬大舉進攻南宋,兩淮危機,李氏幕府分崩離析,幕僚紛紛辭職,唯獨陸秀夫臨危不懼,與李庭芝同舟共濟,誓死抗敵。李庭芝深深為他的品格所感動,覺得他是一個難得的忠義之士。把他作為砥柱中流之才推薦給朝廷,官至禮部侍郎。

陸秀夫多次上書請求到前方去組織抗元,都被拒絕。元朝丞相伯顏率軍入健康,威逼臨安,當他知道陸秀夫等忠義之士的其人其事時,不由讚嘆道「宋朝有這樣的忠臣,卻不知重用,如果重用的話,我還會在此嗎?」

1276年,文天祥被派去和元軍談判,文天祥慷慨怒斥元朝,將伯顏罵得狗血淋頭。談判破裂後,朝廷見臨安實在守不住,遂獻城投降,不滿六歲的宋恭帝趙顯,隨著母親、祖母及其他朝官、宮廷人員一同被送到了大都(北京)。至此,南宋朝廷滅亡。

1276年五月,南宋一些不甘忍辱就範的文臣武將建立了福州政權,被人們稱為「海上行朝」。陸秀夫在危難之際,受命接任左丞相,與張世傑共撐危局。

元世祖忽必烈派漢人投降大將張弘范進攻福州政權。公元1279年2月6日,在廣東江門崖山海域,南宋殘軍與元軍展開最後廝殺,海戰慘烈,宋軍大敗。陸秀夫見無法護衛幼帝趙昺(音:丙)突圍,決心以身殉國。他盛裝朝服,催促自己的妻子、孩子先投了海;又對小皇帝說:「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萬勿重蹈德佑皇帝的覆轍。德佑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 陸秀夫背著趙昺,用白綢把他倆身軀緊緊束在一起投海自盡,時年四十三歲。

為了不使戰艦落入敵手,宋軍將數百艘戰艦自行鑿沉,不願屈從蒙古政權的十幾萬的南宋軍民,包括太后、丞相、官員、士兵、婦女、百姓,紛紛相繼跳海壯烈殉國! 文天祥在拘押他的元軍戰船上,親眼目睹了崖山之戰,目睹了祖國的滅亡!

元朝所編的宋史也客觀的記載了這段史實:「七日之後,海上浮屍以十萬計……」。這是中華文明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輝煌燦爛的大宋王朝至此落幕。

在此文中我更想講的是文天祥,歷史上的文天祥和他的今生。對於文天祥的故事,今天的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中共的教科書是不講中國的真正歷史、真正的傳統文化的,它給孩子從小灌輸的是無神論、進化論,是「假、惡、鬥」的黨文化,用來變異人的思想、淪喪人的道德。今天讓我們來重溫文天祥的故事,感受一下中國古代士子的丰采。

二、今世不畏強權堅守正信的大法徒,宋時的文天祥。

2023年春,在整理電腦存儲時,點開一視頻。主人公是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因為堅持對「真善忍」的信仰,承受了各種非人所能承受的酷刑,各種迫害,雖被中共邪黨判重刑,卻依然走在踐行「真善忍」的大道上,獲得自由後出國定居,他的故事被改編拍成了電影。看著侃侃而談的同修,我知道了:他曾轉生過宋時的文天祥。

第一次看到他的形像是在新唐人的節目中,關注他卻是在很早以前。那時我的弟弟同修和他都因為堅持對法輪佛法的信仰被非法關押在北京某某監獄。弟弟對他評價很好,說他「非常精神」,我很喜歡「精神」這個詞,因為它形容出一個人的狀態。後來母親同修去監獄探視弟弟時遇到過他父親,知道他家人已在國外後,我有鬆口氣的感覺。此後對他的信息都很關注,現在想來,這份關注的緣起也許就來自於宋時陸秀夫和文天祥的那份緣吧。

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在小的時候,就曾經暗暗立誓要做像歐陽修那樣的人。他天生有一幅好相貌,用現在的話說叫「顏值高」,家資頗豐,是個「高富帥」。還不僅如此,身為讀書人,卻練得一身好武藝,體魄健壯,會下盲棋,尤擅游泳。成年後,為此干出震驚大宋的奇事:與南宋豪俠周子善在贛江裡下棋,高超棋力和精湛泳技,震動天下。

文天祥還是個「學霸」,才華橫溢,二十歲時考取狀元。那場科考是兩宋科舉史上的傳奇,主考官王應麟甚至不顧閒言,當場就擊節讚嘆:多少年了,大宋終於有了一個治國的英才!

元朝大舉南下後,南宋王朝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土崩瓦解,各地的地方官,或死或降或逃。文天祥認為,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文天祥在仰天大哭一場後,散盡家財,募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北進——救國!

這是一場送死的戰鬥,但文天祥說:我知道這樣做會死,但只希望自己是個榜樣,激勵更多人為救國而努力!他憤然北上,他帶的這支毫無戰鬥經驗的部隊,在戰場上浴血到最後,卻終抵擋不住元朝鐵騎!

元軍兵臨臨安後,文天祥受命與元軍和談,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

元軍占領了臨安後,將文天祥押往北方,文天祥冒險逃出,卻又背上了「漢奸」罪名。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遭到了本該並肩作戰的戰友李庭芝的追殺!在遭遇了種種顛沛流離、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達了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趙昰任命為右丞相。沿途,文天祥寫了許多感人肺腑的詩篇,他把這些詩匯成一集,並用「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句意,將詩集命名為《指南錄》,表明了他對宋王朝的一片忠心。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成功收復了十幾個州縣。但1278年冬,元軍大舉來攻,義軍寡不敵眾,兵敗五坡嶺,文天祥吞下隨身備用的毒藥自殺,昏迷中被俘。文天祥被俘後,張弘范再三脅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沒有能力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於是將自己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拿給張弘范看。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1279年,崖山之戰南宋徹底覆滅,張弘范再次勸說文天祥:「宋朝已經滅亡,你的忠孝也已經盡到了。如果你能以事宋朝之心來為元朝做事,你一定會當上元朝的宰相。」文天祥痛哭流涕,說道:「國家滅亡不能救,我身為大臣,已經死有餘辜,難道還能貪生怕死改變心意嗎?」張弘范只好把文天祥送到了元大都。

元世祖以禮相待希望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破口大罵,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派宋恭帝來勸降。文天祥一見恭帝就跪於地,痛哭流涕說:「聖駕請回!」恭帝無法說話,只好怏怏而去。

元朝平章政事阿合馬也召見了文天祥。見文天祥長揖就坐,阿合馬喝問:「見宰相為何不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憑何要跪?」後阿合馬默然離去。元世祖得知後勃然大怒,下令將文天祥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大牢。

接著元朝丞相孛羅親自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丞相行了拱手禮。丞相喝令左右強迫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不斷掙扎始終不肯屈服。丞相問文天祥:「國家亡了,你不投降還有什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盛有衰敗。國家滅亡,臣子應當受戮。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丞相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直到你屈服為止!」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從此,文天祥在監獄惡劣的環境中度過了漫長的三年。

文天祥在獄中寫下了千古流傳、擲地有聲的鏗鏘之作《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詩中,文天祥歷數十二位歷朝忠烈,以他們彪炳日月的丹心壯舉,來激勵自己。

1280年春,文天祥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知道妻子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都在大都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寫信請妹妹囑咐妻子「歸之天命,毋怨毋怨」,囑咐女兒「好好做人」。後來他寫詩道:「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作為宋朝丞相的責任和使命,使自己不得不以身許國,他希望女兒勿以己為念,今生緣分已盡,來生再續親緣。

最後,元世祖親自勸降文天祥,只要文天祥降元,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是長揖不跪,文天祥回答:「深受宋朝的恩惠,我作為宰相,如何能侍奉二姓?國家滅亡,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

元世祖又問他:「那你有什麼願望嗎?」文天祥回答:「願賜我一死足矣!」 於是元世祖下令處死文天祥,成全他的一片忠心。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什麼話要說嗎?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只說:「死就死,有什麼可說的?」接著他問:「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端正衣冠,莊重的向南方跪拜,說:「吾事畢矣。」 之後從容就義,史載:「天祥臨刑殊從容」。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數日後,文天祥妻子歐陽氏收斂遺體,發現文天祥面容不變、栩栩如生。其衣帶中藏有絕筆辭:「孔曰成仁,孟雲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捨生取義,他把「忠誠」、「浩然正氣」這種精神留給了世間, 給後人樹立了做「文臣」的一種「忠」之典範,把一個古代士子的氣節展現的淋漓盡致。他留下的這種價值觀,震撼、感動著千千萬萬的後人,融入民族的血脈中,成為民族的一種生命力、一種民族的精神。

文天祥生而無虧、死而無愧,百折而不悔,正所謂: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他真正踐行了儒家「仁」、「義」和「天命」的價值觀。

孔子在《論語》中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意思是說,志士仁人不苟全性命去損傷仁德,而是寧肯犧牲生命來成就仁德。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然而比生命更可貴的是仁德與對宇宙真理的信仰,「捨身成仁」是指人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德。

「義」就是:一件事情,從道德上衡量是對的,那麼你就只管去做,而且一定要盡全力去做,至於結果那是上天自有安排,那就是「天命」。

文天祥被俘後曾吞毒藥自殺,沒有死;進入江西地界時,他絕食八天,計劃以死殉國,埋骨家鄉,也沒死成。我個人理解: 在表現文天祥忠義的同時,也是告訴人,神在掌握一切,沒完成神的安排怎麼能死呢!

文天祥就義時說:「吾事畢矣。」 什麼事情做完了?是說:他的使命完成了。他為什麼會這麼說?
文天祥崇信佛教、道教,獄中,文天祥寫詩曾署名「浮休道人」,以莊子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為喻,抒發其悟道所得。

在監獄時,患難之中,遇到異人,傳授他正法,他悟到大光明的正法,生死隨緣而置於度外,頓感身心塵落,了無掛礙。他在《遇異人指示以大光明正法》中寫道:「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日出雲俱靜,風消水自平;功名幾滅性,忠孝大勞生。天下惟豪傑,神仙立地成。」

1281年除夕,文天祥寫下:「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大意:如今生命隨著這一年將要結束,以後再也夢不到和家人一起暢飲屠蘇酒的歡樂了,撥動一豆燈火,我度過了漫漫長夜。)這是文天祥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春天的時候,文天祥寫好了遺書,他已經預知了自己的命運,了悟了生死,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所以就義時說:「吾事畢矣。」

在歷史大戲中用一個王朝的落幕,打造一種民族的精神,或者說一個民族的魂,但神的安排絕不是為了單一的一個目的,這是一個周密而完美的輪迴安排,是一個大手筆的寫意,這也是為了今天的歷史大戲在做鋪墊。

在歷史中的各朝各代,繁華的宋朝不以武力著稱,可稱「弱宋」。就是這樣一個「弱宋」,展現出的寧折不彎,寧死不屈是如此的令人動容。而對每個身歷其中的人來說,都是一場磨礪,一種打造,這種精神會融匯在人的靈魂中,留下烙印、痕跡。 千年輪迴後的今天,南宋人大多轉生到了台灣地區,保留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如畫的江山則被西來幽靈所侵占,神州大地滿目瘡痍,神傳的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無神論和戰天鬥地的黨文化邪說毒害著神的子民。台灣人在南宋時他們抵禦的「異族」是人——蒙古人,而現在他們要憑著歷史的積澱,要抵禦的「異族」是魔鬼——共產邪靈。為什麼會有「中華民國台灣」?是因為神要用有著相同的文化、語言、歷史背景的同種同源的兩岸炎黃子孫做個對比,對比出中共的專制和邪惡,讓今天的世人能分辨出善與惡,看清共產邪靈的真面目,同時也是在台灣保留下傳統文化的一絲香火傳承。

希望那些親近中共邪黨,為中共邪黨站台的人有機會能看看《九評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這兩本書,走出魔鬼的謊言與欺騙,喚醒自己的靈性,撣去歷史的封塵,用自己的神性聆聽創世主的招喚,因為世人多是神下世來當人,而討好邪政就會上魔鬼的當!

關於陸秀夫那一世,還有一段公案涉及到我的今生,我覺的有必要交代一下。陸秀夫以身殉國前,催促自己的妻、子先投了海,算是逼死了他們,也就欠下了業債;前世的妻成為我今世的夫(前夫),前世子在今世還為我之子。他們今世在我修煉中給我提供了不少修心過關的機會。大法師父教我按照「真、善、忍」的法理修心向善,知因果、明事理,我現在對前夫沒有怨恨,只有感謝。真是:大法盡解淵怨!

【1】李洪志師父著作:《洪吟 三》<對神的承諾要兌現>

下篇:袁崇煥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一、同修講述的一段輪迴故事

2020年秋,在學法小組休息時間裡,同修講述了一段輪迴故事:在明朝崇禎年間,皇太極率領大軍,避開薊遼總督袁崇煥的防守區,取道蒙古直逼北京城。袁崇煥率軍日夜兼馳趕到北京城,解了京師危難。隨後皇太極用了「反間計」,崇禎皇帝中計了, 袁崇煥入獄,以通敵的罪名,處以「凌遲」,袁崇煥被割了三千多刀。認為袁崇煥是「漢奸」的京城百姓爭搶劊子手割下的每一片肉,生吃了。後來老百姓又爭相花錢買割下的肉,皮肉剮完了,又開膛破腹,老百姓又去哄搶,搶到一節腸子的人,就著燒酒生吃了,還邊吃邊罵。袁崇煥的骨頭都被用刀斧砍碎砸碎,到最後只剩下一顆頭顱,要拿到邊疆去示眾。

同修在講述袁崇煥遭受凌遲酷刑慘狀時,我不禁心生慘然,雙目濕潤。同修看著我說:「你轉生過袁崇煥」 ,對身邊的L姐說:「你轉生過皇太極,我是海蘭珠。」

至此,我解開了幾件不解之事。

1、面目皆非的山海關與莫名的流淚。

1995年冬,我去秦皇島探親,我很想看看山海關的古長城。當我真的看到後,心裡有一種失落感。當我走在山海關清冷的街道裡,看著周圍的景物,心裡的想法是:怎麼是這個樣子呢?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啊!有著說不出的惆悵與傷感。

三年後得法修煉,有一次偶然和同修說起此事,同修想了一下告訴我:你在明朝時曾鎮守過山海關。我恍然。

現在我更明白了,我今生看到的山海關和我輪迴記憶裡的山海關不一樣,所以有一種面目皆非的感覺,覺得很失望。

2005年,在北京的弟弟同修遭邪黨非法綁架,我從千裡之外的東北老家去要人。坐火車到京後,轉坐汽車出城去見能幫助我的同修。汽車在高速路上飛速奔馳,紅彤彤的夕陽遠遠的掛在樹梢上,我看著窗外的花草樹木及遠山近景,眼淚突然毫無預兆的奔涌而出,淚流滿面,可我並不知道為什麼要落淚。我怕打擾車裡的其他乘客,只好臉朝向車窗,儘量壓制自己的抽泣聲。雖然我一再告訴自己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但就是停不下來,哭了一個多小時。當時的想法是:這地方與我有緣,可能在這裡轉生過。我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我能感受到在另外空間有生命在顯現,我閉上眼睛打出意念:我不知道你或你們是誰,與我什麼緣分,但都請記住「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 一定要同化宇宙特性「真、善、忍」!意念中我感覺自己雙手高舉一條寫有「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的橫幅,立於虛空中向四方展示。

2、看錶姐同修不順眼

表姐的父親是我的舅舅,按理說,我和表姐即是親戚又是同修,還在一個學法小組,關係應該比別人更好些,但我和表姐並不親近。我和表姐也探討過這個問題,表姐說我從小就瞧不起她。我自己卻莫名其妙,沒覺的瞧不起她。我歸正自己,但我還是感覺到有一種間隔時隱時現的存在。

在同修講這個故事的大約前半個月時間裡,我每次見到表姐同修,就是怎麼看她都覺的不順眼,實際上表姐在言語或行為上都沒有傷害我的地方。我知道自己這種狀態不對,就使勁的清理自己,但只在短時間內起作用,隔幾天就又會冒出這種感受。當同修點出袁崇煥與皇太極的恩怨糾葛時,我明白這段時間的不順眼來自哪裡了:表姐就是轉生過皇太極的 L姐。

那天回家後,我回想起此事,一股不平之氣一下冒了出來,我吃了一驚,我非常清楚的知道,這不是我的感受,是我空間場裡一個生命發出來的,我立刻對他說:「你是袁崇煥的一個魂魄吧,生命都是為大法而來的,演繹歷史人物是為了奠定人類文化,每個人都是在按劇本演。現在是正法時期,不要入戲太深,放下一切恩怨情仇,無條件同化大法吧,只有同化宇宙特性『真、善、忍』,才能有一個好的未來,才能進入新宇宙!」 我又重複說了一遍後, 端正坐好立掌發正念清理這些負面情緒,我感到不平之氣慢慢消散了。之後再看到表姐,之前的負面情緒就都沒有了,心態平和了。

二、被改寫的一段劇本

袁崇煥的冤死,並不是故事的結束。1637年8月,皇太極的寵妃海蘭珠生下皇太極第八子,嬰兒出生第八天,皇太極宣布因皇子降生,大赦天下,含有視其為繼承人之意。母子最受皇太極寵愛。但此子不滿周歲就去世。海蘭珠遭受喪子之痛,身心受創,始終難以恢復健康。皇太極也傷心不已。實際上,此子為袁崇煥轉生而來。 1641年,年僅三十三歲的海蘭珠病逝。當時正處在皇太極與明軍決戰的松山之役關鍵時刻。皇太極得到海蘭珠病危消息後,飛馬回奔,卻未能見到海蘭珠最後一面。海蘭珠之死給皇太極在精神上以沉重的打擊,皇太極悲痛欲絕、時常精神恍惚,身心崩潰。在海蘭珠去世兩年之後,日漸衰弱的皇太極駕崩,終年五十二歲。(對這段故事詳情感興趣的朋友可參看正見網2022年02月03日文章:「【正見網二十年徵稿】緣定史成:三世情緣成歷史 昭君出塞鑄華章」

皇太極欠了海蘭珠的情債要還,劇本設定是「多情君王為情殤」。 袁崇煥轉生皇太極第八子這段劇本是後加進來的,掌管此事的神對袁崇煥說(大意):「皇太極最寵海蘭珠,若海蘭珠死了,皇太極也活不長,若你執意如此(轉生皇太極之子),將來你轉生成女身時,要加倍償還。」 袁崇煥同意了。初始知道這段故事時,我以為袁崇煥只是為了討債,仇恨心太強,但寫文的過程中我明白了,袁崇煥有一種「衛國」的執念,看看他的刑前遺言:「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他「忠」的對像是他的「國」,而非皇帝,執念中認為皇太極死了,能阻止住後金軍的進攻,為此他願付出任何代價。這一護衛國家的執念也許就來自於久遠的歷史中陸秀夫那一世的牽絆,陸秀夫直面國破家亡卻無力回天,只能投海自盡殉國,那種無奈也深深的烙印在靈魂中,輪迴中也成了袁崇煥的一種護衛國家的執念,一入紅塵迷中封啊!

那個被陸秀夫背著投海的小皇帝趙昺就是這一世的海蘭珠。這是袁崇煥與海蘭珠在那兩世的糾葛。
 今世我轉生為女身,結婚生子時還不是修煉人。我產子時脫肛,產後嚴重便秘,痔瘡劇痛並伴有肛門撕裂大量出血,每次上廁所都是一次痛苦折磨,是一件很讓我恐懼但又無可奈何的事。而我的月經,每月間隔短、血量大、時間長,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正常人兩倍的量。我長期虛弱無力。痔瘡流血、貧血伴隨我二十多年。(註:「痔瘡流血」的原因裡還有其它的欠命業債原因,因和本文內容無關,所以不在此贅述。)

在這裡我要說的是:人無論對別人做了什麼,都是在對自己做,都得償還,真是「因果有輪迴,上天饒過誰」! 因果報應,真實不虛。都說「紅塵險厄」,人們大都理解為塵世的陰謀詭計、欺騙、謀財害命等等傷害。其實跳出人的層面,是指天上的生命下世當人,腦袋一洗,什麼也不知道了,迷在人的反理中,為了名利情仇而造業無數,忘了來世的初衷,毀在人中。袁崇煥在天界是知道劇本安排的,可一入輪迴就迷在其中,向皇太極討債、傷害海蘭珠,也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後世要加倍償還,最終害的是自己。

在此我希望看過此文的朋友,假如你有親朋好友在大陸公檢法司等職能部門工作的,一定要勸告他們不要參與迫害大法弟子,守住良知與善念,因為善惡有報是天理,只爭來早與來遲。

三、歷史的打造

在袁崇煥的一生中,我個人覺的「寧遠守衛戰」是對人物打磨最重要的一章,可謂濃墨重彩。打造了袁崇煥的剛、忠、勇、無畏,這是正面的,負面的也不少,如「蠻」、「狠」、「執拗」等。而「關寧鐵騎」則是他最為自豪的所在。

袁崇煥任兵部主事不久,冒著被俘虜的危險,孤身一人騎著一匹馬出山海關考察軍情。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詳細報告了山海關外的形勢,並說:「只要給我兵馬糧餉,我一個人就能守住山海關。」  袁崇煥的話雖書生意氣,但勇氣可嘉。

1622年袁崇煥著手修造寧遠城(今遼寧省興城)。寧遠城離山海關二百多裡遠,城高牆厚,是關外抗敵最主要的防禦工事之一。袁崇煥由築此城開始,在未被殺以前,清軍雖然多次繞道進襲包括北京城在內的一些城鎮,但他們始終未能真正跨過寧遠城一步!

1625年11月,遼東經略高第下令撤退,捨棄山海關外的一切據點,撤走所有能搬走的物資。百姓「家毀田棄,嚎哭震天」。十餘萬的軍隊四散奔逃。在這種無法控制的混亂情況下,作為廣東人,袁崇煥有一股「蠻勁」,他堅決反對,不服從命令,認為軍事上有進無退,寧遠一撤,全線即刻崩潰。袁崇煥說:「我是寧前道(官職名),必與寧前共存亡!」 「獨臥孤城,以當虜耳」( 就算只有我一人,也要守在此處迎戰敵人)。

1626年正月十四,努爾哈赤率精銳,號稱二十萬後金軍,毫不費力的占領了大大小小的據點。幾天後,努爾哈赤抵達寧遠城,驚奇的發現竟然有士兵駐守。於是他派出使者,大意是:「我帶了二十萬人前來攻城,必破此城,如果你們投降,給你們官兒做。」

當天下午袁崇煥回信:「我既然恢復了這裡,就應當死守,怎麼能投降呢?」「你說有二十萬人,我知道是假的,只有十三萬而已,不過我也不嫌少!」

此時的寧遠已是一座孤城,沒有任何的援軍,而在城中只有一萬多孤立無援的明軍。無論是明朝這方面,還是努爾哈赤以及他的部下,都認為勝負毫無懸念。要知道,在六年前的薩爾滸,努爾哈赤只用四萬多人,就擊潰了明朝最為精銳的十二萬軍隊。

袁崇煥派人到山海關傳信,只請求一件事:「如發現任何自寧遠逃回的士兵或將領,格殺勿論!」

在戰爭即將開始之前,袁崇煥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他們的驚愕中,鄭重的向他們跪拜。他誠懇而坦白的告訴所有人:不會有援兵,沒有幫手,寧遠已經被徹底拋棄,但我不會逃跑,我會堅守在這裡,直到最後一刻,我有戰死的決心!然後他咬破手指寫下血書,鄭重的立下了這個誓言。在那一刻,將士們被他所感動,軍隊的精氣神兒都發生了變化。

袁崇煥死守寧遠城,努爾哈赤三次進攻都失敗,損失慘重,努爾哈赤也身負重傷。他對諸貝勒說:「我自25歲打仗以來,每次都能打勝,沒有攻不下來的,歷時43年,獨不克寧遠一座孤城。」 這是努爾哈赤的第一次大敗,也是後金軍的第一次總退卻。幾個月後努爾哈赤死在瀋陽。 此戰就是史書上的「寧遠守衛戰」。這是戰爭史上一個經典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

袁崇煥也數處負傷,在此次戰鬥中,所有堅守城池的人,和他們的主將,一起打造了男兒的鐵血、勇敢、堅定和無畏!此後,藉著寧遠大捷,袁崇煥訓練出一支戰鬥力相當強悍的騎兵,兵力並不大,這支部隊後來被人們稱作「關寧鐵騎」,熟悉明末歷史的人應當知道,這個名字在當時意味著什麼。

繼承後金汗位的皇太極在1627年率軍從西、北兩面發起了對錦州城的總攻。連攻3日,後金軍死傷無數,卻毫無進展,皇太極無奈撤軍,繞過錦州,直接攻打寧遠。令後金軍驚奇的事情又發生了:以「關寧鐵騎」為核心的明軍居然敢出城跟後金軍開始打野戰了!

雖然有寧遠城上紅夷大炮的炮火支援,明軍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士多死」,但畢竟明軍敢於刀對刀,槍對槍的對攻了,而且還取得了勝利,這是前所未有的奇蹟!不論後金軍怎樣衝擊,明軍卻始終死戰不退。後金軍遇見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明軍,雙方的傷亡都相當慘重,明軍和後金軍的屍體鋪滿了寧遠城外的曠野,用「修羅場」來形容當時場景是很貼切的。皇太極又接到從錦州送來的急報:趙率教乘後金軍主力離開的機會,突然大開城門衝殺出來,攻入後金營中,大量殺傷後金軍之後又迅速撤回城中。

關寧鐵騎首戰告捷。在寧遠城下的戰鬥中騎兵成長起來了。皇太極再次無奈撤軍。這就是寧錦大捷。

1629年皇太極親率十萬大軍,繞道蒙古直攻北京城。消息剛傳來的時候,袁崇煥也不免大驚失色。但他立刻作出了一系列決策,命防區最近薊鎮的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領4000輕騎立刻出發,急援遵化;袁崇煥親率九千關寧鐵騎晝夜兼程,急赴京師;第二天,總兵祖大壽負責指揮關寧大軍主力前往接應。經過袁崇煥等人多年苦心經營的關寧鐵騎的素質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督師大人軍令一到,十幾萬將士無不凜遵,只不過一天多的工夫,幾萬軍隊就完成了動員,開向前線。從山海關到寧遠,轄地數百裡的大軍區整個進入了戒備狀態,錦州的無數座軍營幾乎同時忙碌起來,但忙而不亂,山海關南門整夜都有軍隊源源不斷的開向關內。袁崇煥和他的精騎連續趕了2天2夜的路。 即使是他親自精選的9000最精銳的騎兵也有4000人掉了隊,但還是及時的趕到了北京城下。 兩軍在廣渠門外擺開了戰場,這決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袁崇煥和他的5000關寧鐵騎對戰數萬八旗大軍。此時關寧鐵騎已是人困馬乏,但在崇禎皇帝的催促之下,又不得不與清軍接戰。這場仗,打得異常艱苦,兩軍相持了很久,袁崇煥身穿鎧甲,衝鋒陷陣,兩肋受了多處箭傷。最後,掉隊的4000關寧鐵騎人馬終於趕到,在後金軍的側後方發起猛烈的衝擊,兩面夾擊之下,後金軍終於不支,這就是廣渠門大捷,後又獲左安門大捷,袁崇煥力解京師之危,關寧軍將士的悍勇可窺一斑。

在這裡我還想說一下山海關總兵趙率教,他率4000輕騎急援遵化, 4000輕騎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數萬八旗大軍的,袁崇煥所希望的是趙率教能夠搶在城破之前馳入遵化。遵化是北京的最後一道門戶, 只要有趙率教這樣善守的名將主持,再加上4000精兵,像遵化那樣的堅城是完全可以守得住的。可在趙率教趕到前,遵化已經陷落。趙軍於遵化城外中伏,趙軍英勇奮戰,直至全部戰死殉國。我能感受到袁崇煥對趙率教的陣亡是痛徹心扉的。

1629年12月,袁崇煥蒙冤下獄。朝中文臣中是有人上書解救的,如周延儒等人。總兵祖大壽上書,願削職為民,為皇帝死戰盡力,以官階贈蔭請贖袁崇煥之「罪」;袁崇煥部署何之壁率同全家四十餘口,到宮外墾請,願意全家入獄,代替袁崇煥出來,崇禎一概不准。錦衣衛頭目李若璉(1)經查證也認為袁崇煥通敵是不實的,他被崇禎降職兩級,換人再查。

1630年,年僅46歲的袁崇煥在北京西市遭凌遲處死。這在歷史的記錄中也是非常殘酷的一次。他的慘死,給自祖大壽以下凡五十員遼將樹立了一個「忠而見誅」的反面例子,關寧鐵騎憤怒的呼喊著「袁督師都被殺了,我等在此立功何用!」  這大概也是吳三桂等降將對明王朝沒了忠義之心的原因之一吧。

關寧鐵騎在袁崇煥死後,一步步的分化瓦解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後來被調回關內鎮壓農民軍,如左良玉、曹文詔、劉澤清;一部分倒在抗清的戰場上,如何可綱、曹變蛟、黃得功;剩下的則投降了清朝,成為滿清入關的急先鋒,如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

而他們的首領祖大壽,則在大凌河與錦州兩次浴血奮戰至糧盡援絕而均最終被俘之後,投降了滿清。雖然無法與他的督師和滿桂、趙率教、何可綱、孫祖壽那些戰友相比,但他力竭被擒和終身不為滿清獻一計一策的表現,在歷史上至少也可以贏得李陵那樣的評價。儘管前途各不相同,但不論是在哪個陣營,遼將們都顯示出自己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將領,不斷被稀釋和削弱的關寧鐵騎則始終是最優秀的部隊。寫關寧鐵騎時我有一種很自豪的感覺。

我在「正見網」還看過一篇《輪迴紀實:寧遠守諾》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說:「位於興城市中心的古城,我去過幾次,其中有一次是和當年的「崇禎皇帝」一起去的。這位「崇禎皇帝」今生是位修行之人,能看到一些別人看不見的景象。一起走在古城的城牆上時, 他對我訴苦:「你看看當年那些袁崇煥的部下軍兵,還是陰魂不散,不依不饒的質問我,為什麼在國難當頭之時把袁崇煥凌遲處死?」我沒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說了我個人對這種「陰魂不散」現象的看法:「那些將士們大多都轉生了,只是他們對袁崇煥將軍的愛戴的忠勇精神還浸潤在這方土地之中,恰逢你來到這裡,才會質問你。」

看過此段話,我心黯然。希望此文能告慰那些還未轉生的關寧鐵騎英魂:你們都是好樣的,都是鐵血真男兒!希望你們都能同化宇宙特性「真善忍」,希望大家都能有個好去處,祝願故人一切安好!行文至此,潸然淚下,擱筆起身,叩拜於師尊法像前,誠心祈願眾生都能得到創世主的救度!

四、緣聚今朝:一個忠與義的故事

 2021年,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在袁崇煥死後當晚,他的一個舊部,後世稱佘義士,趁著夜色將袁崇煥的首級偷回家,秘密葬於家中後院。死前給子孫留下遺訓,一是不許回廣東老家,要世世代代為袁督師守墓,二是不許做官但必須讀書,三是自己死後可埋於袁將軍墓一旁,以示生死相守。佘家的人從此就一直以袁崇煥守墓人的身份,生存下去,一直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為袁崇煥平反,佘家才公開了這一秘密。

在2020年的8月12日,第十七代守墓人佘幼芝女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她是佘家最後一代守墓人,為了守護袁崇煥的墓,吃了很多的苦。到她為止,佘家人整整為袁崇煥守墓390年。在這裡,我也很讚嘆佘家人的忠與義,但更讓我感嘆的是神的安排——今世的「緣」。

2020年11月中旬,鄰市一位同修大姐,來到我家,她很不好意思地問我:「我在你家住幾天行嗎?」於是同修大姐自此在我家安頓下來,直到2022年秋大姐才回她自己家。

我和大姐是前幾年才相識的,來往並不多。2020年秋,同修大姐所在的城市裡,派出所警察、 「6.10」及社區人員到她家騷擾,逼迫她簽字,放棄對「真、善、忍」的信仰,即所謂的「清零行動」。警察開著特警車,敲不開她家門,就拉閘停她家的電,她的多家親友也被騷擾,同修大姐只好離家出走,最後來到我地。這位同修大姐就是那位佘義士轉世。她能落腳我家,是前世的因緣所牽。世上的事,真的沒有偶然之事,都有其背後的原因,也許那390年的守護,就是為了今生在我家的停駐;再無佘姓守墓人,是因為袁崇煥這個劇本已近尾聲,故事要結束了,前世的這些恩怨都在了結當中了。

我是在2021年的夏天知道了她就是當年的佘義士,我和同修大姐還有其他一些緣分,曾有幾世在一起輪迴結緣。我還見到了祖大壽轉生的同修,為人率直純淨,我叫她「二姐」,她和大姐在同一城市。在我經歷魔難時,和其他同修一起對我有諸多的幫助,很感謝同修們!有時看看身邊的同修,真是令我感慨,輪迴中善緣惡緣交叉往復,恩怨糾結,亂麻一般,都是難解的結(劫)啊! 高層來的生命進到三界入戲以後,真的會錯把這人間的舞台當作是家鄉,糾葛於恩怨情仇中,袁崇煥討債轉生皇太極第八子之事就是一個例子。如果不是修煉了法輪大法,師尊替我承擔了比山還多的無量業債,真是解脫不出來,弟子感恩師尊的慈悲救度,無以為報,唯有叩首以拜!

五、對今生的一些影響

我們在歷史的輪迴中扮演過各種角色,每次的粉墨登場,期間經歷的榮辱、苦難、生死······種種感受,都烙印在生命裡,那是精神的真實留存,也是物質的積存,在我們的身體和思想中都會有所體現,對人以後的輪迴都有影響。袁崇煥那一世也給我留下了一些影響,比如:我對酷刑有著莫名的恐懼。

在1999年7.20後,面對中共邪黨的誣陷造謠、瘋狂鎮壓,大法弟子們前仆後繼的去北京和平上訪,證實大法的殊聖美好。那時,我是能看到網上揭露迫害的文章的,大法弟子們去和平上訪,被抓、被打、被各種酷刑,致殘、致死無數,我是一邊看一邊哭,思想只要一往去北京上想,立馬就像觸了電一樣彈回來,確切的說應該是趕快把思想拽回來,不敢去想。那些無底線的迫害令我感到恐懼,但我又很清楚自己的責任:大法弟子就應該證實法!

記得當年我曾對同修說過:「如果去北京,政府說:煉法輪功的來了,就站一排槍斃!我會毫不猶豫的站過去,我不怕這樣死,但如果讓你生不如死,什麼老虎凳、辣椒水什麼的那些酷刑都走一遍,我就不知道能否承受得住了。」 就是說:我不怕死,但我怕酷刑。在2000年6月,我終於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走前我曾寫下遺書,留給我上幼兒園的兒子,告訴他我為什麼要去北京,講做人的道義和責任,希望他將來長大了不要被謊言欺騙而敵視大法。那時我以為去北京是有死無生的。當年去北京時我只修煉了一年零八個月,而其中有六個多月的時間,用來克服對酷刑的恐懼,去衝破恐懼的牢籠。

在寫此文時,我明白了這種恐懼酷刑的來源,是因為輪迴中的那些烙印,那些感受,這其中也包含著袁崇煥被凌遲時的慘烈與痛苦。古之法度,凌遲有六六三十六刀及360刀兩種,多以簡單取36刀結果性命,即六六三十六個洞之說。而要刮360刀,則需要用漁網網住人,取刀一片片的將從漁網鼓出來的人肉割去,直至360刀人斷氣為止。如果行刑者沒刮到次數人就死了,行刑的人還要受處罰。《大明律》規定:凌遲最重之刑,要刮3543刀(這是劊子手的行刑極限),袁崇煥所受之凌遲就是此種。這些在我今生的修煉中成為一個很大的阻礙,怕心時斷時續的冒出來,但大法一直在幫助我清洗這些負面的東西。

大約是2022年春,師尊點我「剛、勇」兩個字,從字面看,是兩個挺好的詞。但我想師尊絕不是為了誇我,一定是我在這兩方面存在問題。我回顧自己的修煉經歷,想了幾天,終於有所感悟。師尊是讓我修去性格中「剛、勇」兩方面負面的、極端的東西。在迫害初期,在被非法關押中,在絕食反迫害中,要證實法,需要「剛、勇」和在法中修出的正念去抵擋邪惡;而修煉了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的那種「剛硬」:說話「硬」、做事「硬」,不考慮是否傷人,不計後果,心直口快、那種不善、那種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已經成為我修煉中的一種阻礙,到了我應該歸正自己、修去這些的時候了。

後記:

有人說,皇太極用的反間計,是一個十分簡單的計謀,不知當年怎麼就瞞過了明朝皇帝和滿朝文武?也有人感慨,如果袁崇煥不死,統領著強悍的關寧鐵騎,歷史又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我個人所悟:劇本是定好的,最後的設定就是這樣的。

袁崇煥被凌遲,從修煉的角度看,是一個系統的消去業力的過程。袁崇煥在遼東近十年的時間裡,死去的人是以「萬」為計算單位的,他不是武靈下世,是要沾因果的。那樣大的業力,就是生生世世被殺也還不完,被凌遲也不過是在符合人間的這層理中,儘可能的償還。

說袁崇煥很有軍事才能,關寧鐵騎強悍無比,我卻發現他們另有淵源:袁崇煥在六道輪迴中,曾轉生過阿修羅王,而關寧鐵騎中的一部分人輪迴中曾做過他的部眾,與他結過緣——真是沒有無緣無故的事。

大明王朝的滅亡,是天象的變化,是任何個人都阻擋不了的,一朝天子一朝眾,萬裡山河做舞台。明朝是天上代表著「光明」這一體系的神下世來當人,在中土結過了緣,留下了他們的文化,就要轉生到別處。這個王朝的特點中,從皇帝到普通百姓都表現出了強大的氣節,是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寧折不屈的強大帝國,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大明王朝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始終保持著一種極為剛硬的氣質。當今美國人就多是當年的大明朝人轉生而來,這個國家還保留著許多那時的特質,因為在神的安排中,美國要維護世界秩序,負有國際警察的使命,太軟弱是承擔不了這一職責的。

清朝是另一體系的神要來中土結緣,大戲演完,演員離場讓出戲台,下一場才能上演。改朝換代的板蕩就是一個清場的過程,也是一個大範圍內給人消業的過程。戰爭會帶來死亡和各種痛苦磨難,人會在其中悲歡離合,吃各種苦消去罪業,才不會因為罪業太大從而被過早銷毀掉。

人認為吃苦是壞事,神卻不是這麼看的,神認為吃苦是好事。李洪志師尊有開示:「下世當人是為了消罪業,以修好自己為目地的。人來世是為了得救,是為了等創世主救回天國世界才來當人的,等待中生生世世都在積累功德,這也是人輪迴轉生的目地,亂世是為了成就眾生。」  (《為什麼會有人類》)

最後,恭錄師尊詩詞《人生何為》與大家共勉 : 「歷史長河浪千重  百朝文物不相同  風雲豪傑知多少  一堆黃土伴英雄  輪迴轉生何時窮  長空萬裡為何宏  人生輾轉為等法  得法回天上蒼穹」(《洪吟 三》)。

此文幾度擱置,寫了一年多,期間得到同修很多幫助和提醒,在此表示感謝!合十!

【1】註:李若璉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時,在幾乎所有官兵都逃跑的情況下,李若璉堅守崇文門,最終自殺殉國,死前留下絕命詞:死矣!即為今日事;悲哉!何必後人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生命探索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