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4年05月06日】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海棠》是宋神宗元豐年間,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暫住在定惠院時所作。
定惠院有一株海棠生長在其中。海棠是蘇軾故鄉四川種植的名花,別處不多見,而這一株海棠卻長在偏僻之地,蘇軾看到這株海棠花,感到特別親切,常常在海棠前酌酒,為其寫詩。其中,這首《海棠》便是其中的一首。
首詩的文字非常優美,同時也比較直白,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文字功底。歷來的解讀也很多,一般是圍繞其文字本身展開的,這當然是對的。但如果從功能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另有一種味道,即她表達了兩重意思,一是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二是修煉人修到一定的層次是可以和一般人們認為不可能和人溝通的事物溝通的。
在詩詞中常常把女人比喻成花,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這樣講,這其實不是偶然的,女人在另外空間的整體形像的確就是花,當然具體的人又各有不同,比較複雜。《明皇雜錄》的記載說,唐明皇有一次在沉香亭上要召見楊貴妃,可是楊貴妃卻醉酒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把她扶上亭子,她還是醉顏殘妝,鈿環不整,東倒西歪地不能行禮;明皇看了這副模樣,笑道:「豈是妃子醉邪?真海棠睡未足耳! 」
在另一方面,花在一定空間看又是女人的形像,這在古代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志怪類的文學作品裡是常見的。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蘇東坡實際是看到了海棠花在另外空間的女子形像,他和「她」相互交流,欣賞,非常舒心,「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並不是作者的想像,而是他真切地看到了那個海棠有些想睡了,於是特意點燃蠟燭來照亮海棠(她)的美麗姿容。
蘇東坡信佛,並對修煉身體力行,這首詩說明他的修煉層次還是很不錯的,已經能夠和花直接交流溝通了。其實如果層次再提高,和一般人認為的沒有生命的物質交流也不是什麼難事,宇宙本來就是很奧妙的,常人的眼界其實非常非常有限、可憐。
相由心生。其實文字也是由心生的,詩圍繞著海棠花來寫,句句唯美、浪漫,這也正是作者在和海棠花交流過程中心態和感受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