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夢醒(二)上篇: 中華民族為什麼能夠歷劫長存

——中華民族的根基與共產理論的危害
敬謝恩


【正見網2024年06月17日】

上篇  中華民族為什麼能夠歷劫長存

一、    中華民族是有根基的

(一) 什麼是中華民族?什麼是中華?

 「中華民族」既是政治概念,也是歷史與文化的概念。本文只在歷史與文化層面討論。「中華民族」是指經歷了五千年甚至更久遠歷史而繁衍的,認同以及實踐著中華文化的族群的總稱。
 
「中華民族」這四個字連在一起首次使用,始於梁啓超。在古代,「中華」往往被簡稱為「中國」。自黃帝堯舜以來,「中國」的含義就是「中央之國」,包含一種優越、比周邊更好的意義。那麼,這個「優越」的內涵是什麼呢?是不是 「地域占有、位於四方之中央」這樣一個「地理優越」的簡單概念?準確的說,不是。

「中國」這個詞語所表達的優越感,其實是「因為自身能夠對優秀文化予以堅守和傳承、所以配得上享受這一塊位居四方之中的美好土地」,這樣一個以「文化優越」為內在本質、以「地理優越」為外在表象的「雙重優越」、「複合優越」的概念。自黃帝時期以至於清朝,中國都被視為四方之中,有時候被尊稱為「天朝上國」,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以文化優越為根本的雙重優越、複合優越地位。

也就是說,中華民族的首要特徵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包括哪些?首先是指伏羲、黃帝等聖賢所傳授的道德、禮儀、生產、教化的文明。在堯舜以至漢唐時期,如果哪個地區的君臣和人民能夠崇敬、學習並且實踐這種文明的,就被認為是「中國」、「華」、「夏」。否則,就是「蠻夷」。因此,這部分內容是中華文化的內核、根本。

此外,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由伏羲、黃帝等聖賢所傳授的文明展現了強大的吸引力、同化力、融合力,也吸收了一些其他文化。中華民族一方面能夠保持其固有的文明內核、在部族中代代相傳,另一方面也能夠不斷的吸收周邊文明的優秀內容,從而使中華文明本身也變得越來越深厚、完備。

同時,這種中華文化、中華文明所覆蓋、照耀的地域也在擴大、增加。中華民族至少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其中華文明所照耀的地域,也從中原、崑崙繼而擴展到九州大地,再擴展到東亞、亞洲,乃至於世界。其所覆蓋的地域越來越廣,所教化到的人民也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部族、人群不斷融合到中華民族的整體之中。

(二)為什麼說中華民族是有根基的?

縱觀迄今的人類歷史,曾經出現過許多燦爛的文明,例如古瑪雅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等等。大多數文明隨著歷史的滾滾波濤流逝而去,唯獨中華文明是人類古文明之中能夠持續到今天、仍然活生生存續的實例。為什麼其他文明都消失了,只有中華文明能夠存續到今天?

在風雨肆虐、或者持久乾旱等災難降臨的時候,那些紮根淺薄的草木往往會死去,而紮根深厚的樹木往往能夠度過災難、繼續生存,所以那些紮根深厚的樹木就被稱為「有根基」。是否在中華傳統文化內部存在著一種促使中華民族能夠生生不息、歷劫長存的強大因素?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中華文明的根基」。

所謂中華文明的根基,也稱為中華民族的根基,是指中華民族在文明發展過程中所展現的、能夠使中華文明、中華民族長存的因素。

(三)中華民族的根基是什麼?在哪些方面、如何體現?

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存在一種「對善惡有報規律的堅定信心」,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就是賦予中華民族無限生命力的內在源泉。

這種根基在中華文化中的體現,可以從「天、地、人」三才的角度,劃分為「天經」、「地義」、「人事」三方面。

高清圖片

其中,「天經」是指上天對人類社會、人類文化的規定、啟示、主導作用;「地義」是指在上天的啟示與規定之下,人類社會所形成的制度和規範體系;「人事」是指人類實際採取的態度、行為。中華民族的根基早已經深深的紮根在以上三方面。

關於這三方面紮根的情況,可以這樣簡述:紮根在「地義」方面,是指五千年來,對善惡有報規律的信心、信仰早已經深深的貫穿在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之中,貫穿在不同時期的國際交往、國家運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之中。假如用一個詞簡單概括這個「地義」方面,可以說是「信心堅定」。紮根在「人事」、也就是文化內容的流傳方面,是指五千年來,中華文化非常主動的維護、驗證、加固著每個人、所在民族、國家對「善惡有報」規律的更深相信。假如用一個詞簡單概括這個「人事」方面,可以說是「主動維護」。紮根在「天經」方面,是指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由於自身堅定對「善惡有報」規律的信心、主動的順應這個規律,所以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得到了來自上天的啟示、保護和福佑;而且這種啟示、保護和福佑非常完備、深厚,所以中華文化才能夠綿延不息。如果用一個詞簡單概括這個「天經」方面,可以說是「福佑深厚」。

(四)中華民族的根基怎樣起到了保護中華民族的作用?

中華民族根基的上述三方面,即「信心堅定」的地義方面,「主動維護」的人事方面,以及「福佑深厚」的天經方面,也形成相互推動、相互加固、相互加深的良性循環。社會文化的整體環境構成「地義」,推動著文化流傳的「人事」,使之更加重視對「善惡有報」的證實與維護。這又會推動社會道德更加穩固,進一步導致更加順應天心,更能得到上天福佑與點化——也就是「天經」。這就是三方面的良性循環。

高清圖片

由於這三方面的良性的循環,尤其是來自於上天的福佑與中華民族自身的努力相互呼應、形成良性的疊加,致使中華民族的文化能夠達到更高的境界。這在中華文化中有很多方面的體現,例如:中華文化給世人諭示了「天作孽、猶可違」的甚深真理。
 
什麼叫做「天作孽、猶可違」?這是中國上古留傳的一句話,簡單的說就是「如果德性十分偉大,那麼就可以躲過來自上天的劫難」。人類所遇到的一部分災難是伴隨著宇宙一定層次的整體因素變化,從而發生的。這種宇宙整體的變化也體現在人類社會中,表現為人類社會的道德也在敗壞,已經敗壞的很嚴重的人就要被淘汰。由於這種淘汰因素來自於某些層次的上天,所以叫做「天作孽」。可是,即使是「天作孽」的時刻,如果還有一些人能夠保持道德品質非常好,這些人也會擺脫劫難。由於是「上天作孽」,而「人猶可違」,所以不可思議。

但是在中華文化中,這個不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中華文化對於宇宙法理的開示很深。雖然是「天作孽」導致的劫難,也只是來自於宇宙的一定層次、宇宙的一定範圍之內。而比之更高層次的宇宙、更大範圍的宇宙並不隨之消亡。所以在劫難的過程中、還會有些道德品質真正很好的人可以得到保留,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

中華文化不僅講了「天作孽,猶可違」的道理,而且還在實踐中展現了「天作孽,猶可違」的實例。四千多年前全球發生了大洪水的劫難,當時西方的白人只留下諾亞一家、非常少的人,西方文明基本被毀滅了。這個劫難也影響到中國,對應在帝堯時期、大禹治水之前。在中國當時許多人都得以存活下來,中華的整體文明也被保留下來。

(五) 中華民族之根基的實質

以上就是中華民族的根基所在。這種根基的實質是什麼?其實就是,中華民族一直在主動同化宇宙中原本存在的「善惡有報」之規律。善惡有報是宇宙中原本就存在的規律。是同化這種規律呢?還是不同化他?這是每個民族在歷史中自己做出的選擇。由於中華民族不辜負上天的引導、啟示與教授,選擇了、並且日益堅定了自身同化這個善惡有報之規律的態度,所以得到了很多美好的結果。這種美好的結果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能夠度過宇宙中的某些劫難而長存」,也就是導致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能夠歷劫長存、以至於今,成為世界上唯一存續的古文明。這種美好的表現此外還有很多方面,例如:中華文化的形像——光明、博大;中華文化的作用——能夠引導生命提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中華國家的地位——得到許多相鄰國家、遙遠國家的尊重甚至敬仰,等等。

中華文化根基的更深實質是宇宙善惡有報之規律在人類文化中的一次展現、兌現。所謂實質,就是在表面現象背後所依據的本質。既然如此,就有初步本質與更深本質的不同深度概括。關於中華民族之根基的實質,如果從更深的層面進行概括,那其實也是中華民族在上天啟示下做出了正確選擇,所以導致的結果。也就是說,這是宇宙善惡有報之規律在人類文化中的一次展現、兌現。

還可以再從更深的角度予以概括。中華文化是宇宙善惡有報之規律在人類文化、文明中如何起正面作用的一次典範。也就是說,上天選擇了中華大地,造就了中華民族,對中華民族進行更加深入的啟示和福佑,從而使中華民族可以得到相應的美好結果,使眾生可以看到宇宙善惡有報之規律在人類文化、人類文明中如何展現,如何兌現。總之,是宇宙善惡有報之規律在人類文明與文化中如何起正面作用的一次示範、一個典範。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