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屈原與《離騷》(7):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童欣


【正見網2024年06月23日】

第二十四集、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名句賞讀大家看一下屈原的一些名句,他的影響很大,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句話一般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就是那種堅持追求真理,他知道這種追求真理之路的漫長。但是他是對的,他是正的,所以就要追求。所以「路漫漫其修遠兮」,修是長,「吾將上下而求索」漫漫長路,追求真理之路就是那樣漫長。在這個漫長過程中,其實充滿艱難困苦。那麼「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今天很多人不好解釋的,路應該是前後的,其實這裡面很有意思。

老子的《道德經》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那麼常道是前後走,遠近走,那麼真理之路,生命的昇華之路,其實是上下走的。咱們要詳細讀《離騷》,裡面說的非常清楚,他真的下到地府裡去了,他上到了南天門的,他都看到南天門了,他想要進去,只是門不給他開,為什麼不開門呢?他很納悶。所以我們今天看就能感受到那種真實,他不是編的。應該是他的使命沒完成吧,還得寫《離騷》,還不能回去,他又下來了。就是說屈原真的是上下求索。我們平常這種物質的路是前後走的,遠近走的,而一個生命昇華之路、真理之路是上下走的,要往上,所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大家再看這句,明白他的意思吧,「長太息」經常嘆息,「太」本來就是嘆息,嘆息還太息。「長太息以掩涕兮」鼻涕眼淚的,涕過去是淚。那麼就說為什麼那樣哭?那麼痛苦。「哀民生之多艱」,就是這樣,不是為自己,我丟了官了,還是我沒掙到錢了,「哀民生之多艱」!大家想想,所以過去壞人給這些聖賢扣了一個大帽子,叫愚忠,所以現在不祭奠這些聖賢,為什麼?說古代皇帝都是封建地主頭子,都是剝削階級,這些帝王都是地主頭子,楚國國君不就是奴隸主頭子嗎?屈原還替他說話,就扣了一個愚忠的帽子。

實際上岳飛不是愚忠,岳飛他是心憂天下,他是堅持真理。屈原也不是心在楚國,他是心在天下,甚至於他們這些人心在千秋萬世。這些給聖賢扣上愚忠帽子的人,好像岳飛多忠於南宋的趙構,趙構值得他那麼忠嗎?不是,岳飛心在百姓,心在天下,心在身後千秋萬代。屈原真的就忠於楚懷王嗎?不是,他對真理的堅持,他是「哀民生之多艱」,而這種「民生之多艱」歷朝歷代都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二十五集、雖九死其猶未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這句詩跟前面類似,九死未悔這樣一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死九次都不後悔,何況死一次。其實還有其它的句子。「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我不能變心、從俗,剛才說像人家一樣。「故將愁苦而終窮」一輩子倒霉,一輩子發愁,一輩子苦,一輩子窮,一輩子不得志,但是我也不能變心從俗,這是自己堅持的,「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這種堅定的信念,剛才說影響了兩千年來無數仁人志士,對真理的堅持,這種人格,九死未悔,大家想想投江算什麼呢?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這種堅定性,沒有一個人相伴的時候,自己也堅定這種真理的信念。那麼後來賈誼也好,李白也好,陸游也好,是不是就有他這樣一個聖賢來相伴,就從他身上得到這種精神的感召。賈誼也好,司馬遷也好,認為不是自己很孤獨,還有一個朋友——屈原。所以他們就會更感受到屈原精神的力量,那叫獨領風騷。所以獨領風騷本來是從文藝角度說的,實際我們說人格角度,屈原給大家的人格榜樣力量,也是獨領風騷。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就這個世道渾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大家想蟬,輕如蟬翼,那麼薄,卻變成最貴重的東西。「千均為輕」,這不是顛倒黑白了嗎?世道顛倒了嗎?「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大家想想「瓦釜雷鳴」,釜是什麼?鍋,破瓦片子,吧嘰吧嘰響。這個小孩子敲著瓦片玩兒還行,那要在國家級的大劇院裡面、影視裡面,都是這破瓦片子,擱那兒劈哩啪啦,雷鳴一般的噪音,多污染啊。大家聽過黃鐘大呂,「咚」,這一聲洪鐘多麼悠遠,多麼清涼,讓人振奮,使人清醒。完美的唐詩宋詞等,世界稱頌,而現在拍馬屁的東西被吹捧,典型的「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讒人當高官,那些貪污分子,那些小人,那些行賄受賄的,不斷得到高位。賢士卻離這些名利很遠,這不是一個顛倒的社會嗎?當然咱們講《八卦》的時候說過,所謂後天八卦有一個陰陽顛倒,就是上面跑下面去了。所以這裡髒也有好處,就是能造就出一種偉大,就是荷花、蓮花的高潔。就是用泥給你弄髒了,看你的反應,但實際上現在比過去壞無數倍。泥是髒,但是你不能拿硫酸,要是硫酸澆到荷花上不得燒死了,現在下毒了,所以今天都不是一般的髒泥,泥是黑,所以那個理就走到盡頭了,極端敗壞、變異。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