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2月14日】
在《西遊記》第四十回中有句話:「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意思是一片浮萍都能在茫茫大海中相聚,有緣分的人就算世界再大自然也會遇見的。而《水滸傳》中也有句類似的話:「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可見,人生中相聚相逢、恩怨情仇都離不開一個字,那就是:緣。
被現代觀念行為影響著的人們不信神佛,但對「緣分」還是抱有一定的信任。比如,年輕人熱衷於看相、算卦,想知道自己的「正緣」,也就是姻緣。又比如,大家在工作場合的客套話也常常以「我們有緣相聚」為開場白,拉近彼此的距離。緣分有親緣、姻緣,有善緣甚至還有孽緣。種種緣分造就了酸甜苦辣的人生。
但是,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不一樣的緣分——法緣。歌曲《家在仙宮不在塵》中有言:「莫忘今生法緣重,家在仙宮不在塵。」法緣,是我們每個人在末後之時,和宇宙大法的緣分。緣分大的人,一聽說「法輪大法」這個名字就倍感親切,自發尋找大法並開始修煉之路。但也有人緣分很大,身邊有大法弟子多次傳真相,但就是徘徊在門外,這種人就是緣分大福分小,把握不住通天的機會。
深究起來,為甚麼遲遲入不了修煉的門呢?從人這一層次上來說,因為心有顧慮。有怕心,明知大法很好,但迫於壓力不敢修,於是美其名曰:我沒福分修,我知道好就行了;有安逸心,吃不了修煉要忍受的心性之苦、日常學法煉功的勞身之苦;有功利心,捨不得常人社會虛假的熱鬧,對名利看得比生命歸真還重要……正是這些顧慮,迷住了人們的眼睛,讓人一拖再拖,錯失法緣。
《西遊記》四十回中,孫悟空除妖烏雞國之後,臨別時,烏雞國國王跪在階前,哭啼啼地推辭國君之位,讓取經四人不論哪一位為君,他願領妻與子城外為民足矣。而孫悟空說了這樣一番話:「不瞞列位說,老孫若肯做皇帝,天下萬國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們做慣了和尚,是這般懶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長頭髮,黃昏不睡,五鼓不眠,聽有邊報,心神不安;見有災荒,憂愁無奈。我們怎弄得慣?你還做你的皇帝,我還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
孫悟空的這番話,說了當國君的缺點——憂心國事,勞心傷神。常人就是這樣,不論擁有多高的地位、多龐大的財富,都會有不順心的事。而修煉人就沒有這種苦惱,修煉人有著一顆單純的心,活得輕鬆。對修煉人來說,人間的珍寶地位都不重要,修得正果所享受的快樂要超過人間庸俗的快樂千倍萬倍。
其實想一想,種種顧慮都是鏡花水月:害怕?人世間是大戲台,大法弟子唱主角,一切看似來勢洶洶的形勢都是假象;安逸?人間的安逸算什麼,勞身修心修煉進入高層次才是真的靈魂安寧;功利?神仙能點石成金、指物化物,沒有神仙看得上人間的財富,來人間享樂。
大法師父在《洪吟》<法輪世界>中寫「美妙窮盡語難訴,光彩萬千耀雙目。佛國聖地福壽全,法輪世界在高處。「人只有通過修煉才能體會如此美妙的神仙世界,而萬古不遇的大法已在世上傳,在這時又能生在中土,已是很大的機緣了,若能堅定地走在修煉路上,才不辜負自己等待千年的這宏大的法緣。或許,看到此文章的讀者,這也是你我的緣,珍惜法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