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心靈之路:修煉人與非修煉人的碰撞與和解

索菲亞


【正見網2025年04月15日】

最近,一位朋友向我請教關於婚姻中的問題,讓我有些發愁,不知道該如何開導她。她和她丈夫的婚姻正經歷著嚴重的摩擦和矛盾,而這些問題的根源,正是因為她和她丈夫在信仰上的巨大差異。

事情是這樣的:我的朋友是修煉人,而她的丈夫則不修煉。正因為信仰的不同,婚姻中出現了種種困難和誤解。朋友在修煉中日漸專注,為了讓她先生了解真相,經常揭露中共的種種作為,並對其提出客觀評價,這讓她先生覺得她偏激,也感到十分不滿。最初,她覺得先生被蒙蔽太深,不接受真相,覺得自己講的還不夠,所以隨時隨地不停的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結果變得越來越爭鋒相對。先生覺得我朋友有些極端,且兩人之間缺少了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共享時光,這讓他感到很孤獨,也沒有空間和他分享彼此的想法。兩人沒有共同話題,婚姻中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一度產生了放棄的衝動。

我能理解朋友的心情,因為這種感受並不陌生。曾經,我也曾面臨過類似的困境。記得結婚初期,我並不知道我的丈夫修煉,直到婚後才漸漸發現,他開始講述關於共產黨、社會的各種看法,甚至讓當時的我覺得他也很極端,像個憤青一樣。當時,我對這些話題沒有太多興趣,對丈夫的觀點產生了排斥感。日復一日,當時我感到越來越無法忍受他沉迷於自己的修煉、工作和政治議題,甚至忽視了家庭和我們的關係。

那段時間,我嘗試了很多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我看書、諮詢朋友,甚至開始跑步、唱歌來發泄內心的鬱悶,但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我漸漸感到自己情緒低落,開始出現抑鬱的症狀,婚姻的困境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以承受。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韓雲門與盲女偕老》的故事,韓雲門拒退盲未婚妻,堅守婚約娶之,拒陪嫁侍女以保夫妻和諧,最後仕途有成,夫妻和睦。這樣的婚姻很讓我羨慕,想想古人對於婚姻的理解深刻且充滿智慧。與現在流行的享樂主義、婚姻不忠、離婚頻發的現象不同,古人看重的是情義和責任。婚姻不僅僅是物質和外貌的結合,更是兩顆心靈的契約與守護。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對婚姻的期許,我並不追求富貴和名利,只希望能找到一個對我真心的伴侶,一個在困境中依舊能夠並肩前行、互敬互愛的伴侶。

我開始從這個角度重新審視我的丈夫。他雖然在修煉中非常專注,忙碌於個人事務,但他一直保持著善良、正直的本性。他的言行一直值得我尊重,努力工作,真誠待我。漸漸地,我意識到,正是因為他在修煉中保持著對「真、善、忍」的堅持,他才會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如此的責任感和寬容。而我自己也開始思考,自己是否也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應有的努力。

所以要解決我們婚姻中的根本問題,就在於改變我們各自的觀念和心態。每個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和環境,成長過程中的觀念也有很大的差異。無論是男人和女人、富人和窮人、南方人和北方人,還是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婚姻中難免會遇到觀念的碰撞。最初,我與丈夫的碰撞主要來源於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衝突。

當我終於認識到這些差異後,我開始放下偏見,逐漸接受他所說的一些道理,也逐漸學會理解他的堅持。在我心態轉變之後,我與丈夫終於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溝通,彼此了解對方的堅持與苦衷,各自找自己的不足。原本我們之間的隔閡與衝突,竟在彼此理解後悄然消解。

通過深刻反思,我意識到自己曾受到無神論、進化論教育和黨文化的深刻影響,導致我誤入了許多歧途。在那段時間裡,我對一切傳統文化和精神修養都持懷疑態度,甚至對修煉的理念也不以為然。然而,幸好師父的慈悲眷顧讓我重新找到了方向,最終走上了修煉的道路。

修煉讓我逐漸明白,只有通過修身養性、提升內在的境界,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過上更有意義、更平和的生活。這一切改變,讓我深知,修煉不僅是改變自己的一種方式,更是一條通向更高層次的生命之路。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