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話青春

青林


【正見網2025年04月18日】

年輕人朝氣勃勃,做事有著特有的闖勁。但也因為經驗的不足,做事情會難以預測後果。如果把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特長二者兼容,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王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齊王問:「你怎麼知道的呢?」回答說:「同車的人都是老人,憑藉老人的智慧,由年輕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

子奇到了阿縣,把兵庫裡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井井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裡沒有武器,糧倉裡沒有積糧,於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親帶兒子,哥哥帶弟弟,以自己家的兵器戰鬥,於是打敗了魏國軍隊。

其實我們治理國家、管理團隊甚至一個家庭都是一樣的道理。很多的國君在登基後,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將老的大臣打發告老還鄉,換上年輕的。認為這樣做是在給國家注入新鮮的血液,卻不知離開了老人的指引,經常會摔跟頭的。

一個企業團隊的道理是一樣的,很多的新總裁上任,也是會裁掉老人的。摔跟頭的也不少。

老人的智慧加上年輕人的膽略,才是最好的搭配。老人雖然經驗多,但顧慮也多。因為老人在積累經驗的同時,也見證了很多的負面的因素,會畏首畏腳的。年輕人就不同了,血氣方剛自然會精力好。

其實重視老人的智慧,是對老人的尊重。是善良的一面。人只有善良了才會有前途。路才會走得更遠。

原文: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齊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濟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