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風送暖思歸年

林雨


【正見網2025年07月06日】

前段時間與朋友談到杜甫的一首詩: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這首將春日的舒適與愜意寫到了極致:春光悠長,春風送暖,花草含香。詩人沉醉在春天的美景中,心情也變得輕鬆愉悅。冰雪消融,泥土濕潤柔軟,正是燕子築巢的好時節;沙灘在陽光下暖洋洋的,鴛鴦慵懶地打著盹兒,一切都那麼安詳。

然而這首詩並非僅此一首,它還有第二首: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詩人繼續描繪春景,江水清碧映襯著潔白的飛鳥,青山上盛開的紅花仿佛要燃燒起來。畫面愈加明麗,卻也愈加襯托出詩人的失落與惆悵。美景之中,卻傳來一句輕嘆:「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原來前六句的繁華,不過是這最後一句的鋪墊——春又將盡,歸期依舊渺茫。詩人望著春光,想的卻是那遙不可及的故鄉。

思鄉,是人心中一種最深沉的情感;而這份情感,也許不僅僅指向人世的故土。

宇宙正法時期,許多生命正沉溺在人世間「末日繁華」的表象中,沉迷於感官的享受與世俗的追逐,卻忘了本初的歸處。只有真正清醒的人,才會看透這一切的虛妄,才會生出「何日是歸年」的叩問。因為真正的歸宿,不在塵世某地,而在那永恆的天國之境。

今天,大法開傳於世,慈悲普度,真相四處傳遞。然而,仍有多少人在彷徨?在觀望?在逃避?也有無數人,早已踏上返本歸真的法船,逆流而上。擺正自己對大法的態度,其實並不難,趕快尋找真相。

杜甫詩中的「歸年」,是一種鄉愁,也是一種象徵——對真正「家園」的渴望。或許,創世主正是有意在造人之時,將「思鄉」的因子埋在人心深處。它不僅是一種人性的溫柔,更是喚醒世人的一種密碼——提醒我們:不要忘了自己真正的家,在天上,在宇宙那更高、更純淨的境界之中。

當你在紅塵中迷失,或許偶爾浮現的一縷鄉愁,就是你本性的呼喚。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