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9月15日】
萬曆年間,錢若賡任臨江太守,以清明廉潔、政績優異著稱。有一件小事,就生動體現了他非凡的洞察力和對百姓的體恤。
有個鄉下人帶著幾隻鵝到集市去賣,臨時將鵝寄存在客店中,隨後去別處辦事。等他回來索要自己的鵝時,店主卻狡辯說:「這些鵝都是我的。」鄉下人不服,將此事告到衙門。
錢若賡處理此案的方法令人嘖嘖稱奇。他命人將店中所有鵝取來,共計四隻。然後給每隻鵝配上一張紙、筆和硯,分別安置在不同的地方,讓鵝「寫供狀」。眾人見狀,無不驚訝。
飯後一段時間,錢若賡派人去問鵝寫得如何,差役回答說:「還沒寫完。」又過了一段時間,他親自到堂下察看,說:「狀已供矣。」然後指著其中一隻鵝說道:「這是鄉下人的鵝。」眾人更加詫異。錢若賡解釋道:「鄉下人的鵝以野草為食,糞便呈青色;店主的鵝吃谷糧,糞便呈黃色。」店主見無法抵賴,只得認罪。
這個案子雖然小,但幾乎成了無頭案。問題雖微,卻難以判定對錯,而且難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處理。客店老闆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心生貪念。而錢若賡恰恰不同,他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利用這些「小常識」判案,精準無誤。
事實上,罪犯往往只在大事上布置陷阱,偽造證據或製造假現場,卻難以顧及小節。而錢若賡正是抓住了這些細節,實現了公正斷案。
真正為民的官員,必然關心百姓疾苦,注重生活中的小細節,才能兼顧百姓利益,成為清廉的好官。反觀今日,有些官員心中無百姓,利益至上,誰給錢就為誰辦事,這樣的人怎能稱為好官?
大法師父在經文《為甚麼會有人類》中曾告誡我們:「在苦中人還能保持善良,還知感恩,做一個好人,這就是在提高自己。而且救度是從下而上的過程,必須從最低處開始。生命在這裡活的苦,人與人也會有利益的衝突,自然環境的惡劣,人為生存要勞思勞力等等等等,都能給生命提供提高、消業的機會。」
人來到世間,是為了得法修行。有一顆善良的心,不僅是對他人的負責,更是對自己、對自己的天體以及眾生的負責。
原文:明萬曆中,錢若賡守臨江,有異政。有鄉人持一鵝入市,寄店中後他往。還,索鵝,店主賴之,云:「群鵝我鵝也。」鄉人不平,訟於官。公令人取店中鵝,計四隻,各以一紙,給筆硯,分四處,令其供狀。人莫不訝之。食頃,使人問鵝供不?答曰:「未。」又頃,下堂視之,曰:「狀已供矣。」手指一鵝曰:「此鄉人鵝。」眾人怪之,守曰:「鄉人鵝食草,糞色青;店鵝食谷粟,糞色黃。」店主服罪。(作者:清朝人褚人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