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9月13日】
明朝的劉伯溫,不僅以預言聞名,也以寓言著稱。他的寓言往往蘊含深意,既映照現實,又能警示世人。《若石之死》便是其中一則。
若石住在冥山北面,常有老虎窺伺。他帶領家人晝夜戒備:日出擊鼓,日落點火,築牆挖坑守護。一年下來,老虎始終無功而返。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為再無禍患,於是鬆懈下來,籬笆壞了也不修補。不久,另一種猛獸——貙,循著牛羊的叫聲闖入。他不認識,以為只是尋常野獸,驅趕不走,反而被撲殺。
人們嘆道:若石只知防虎,不知還有貙,他的死在所難免。
寓言道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人往往只盯住眼前的威脅,卻忽視潛在的風險。一旦麻痹大意,就會招致更大的禍患。
若石之死,像不像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
有人創業初期謹慎勤勉,待事業小有成就便掉以輕心,結果在新的競爭中一敗塗地。
有人身體抱恙時注意養生,一旦病情緩解就放鬆管束,最終舊疾復發。
有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後果,結果反受其害。
劉伯溫借《若石之死》,其實是在提醒世人:不要因為一個敵人倒下,就以為天下太平。危險往往不是消失,而是換了模樣。真正的智慧,是「知其一」更要「知其二」,未雨綢繆,持之以恆。
原文:
若石居冥山之陰,有虎恆窺其藩。若石帥家人晝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舉輝,築牆掘坎以守。卒歲虎不能有獲。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為虎死無毒己者矣。於是弛其憊,牆壞而不葺。無何,有貙聞其牛羊豕之聲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為貙也,斥之不走。貙人立而爪之斃。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作者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