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0月06日】
元宵節吃湯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這些習俗打我記事起就有。只是在飯都吃不飽的年月,年節的美味也只能是象徵性的點綴,誰家能放開肚皮吃呢?困苦的日子,年節最是讓人盼望。
在我的記憶裡,母親自己做的黏米麵湯圓,只能在元宵節每人分食四五個打打牙祭。就是湯圓的湯,我們弟兄姐妹們也會一同喝光。到了端午,粽子是包不起的,平時捨不得吃的雞鴨蛋,這時,母親煮熟了,每人分五六個,算是吃粽子了,個個吃得舔嘴抹舌。
中秋的月餅就更稀罕了。每年買兩塊,祭完月,母親就把兩塊月餅用刀均勻切成八小塊,全家人每人一塊。我雙手捧著,一小口一小口細細地咀嚼品味,連掉在地上的渣渣都撿起來,吹去浮灰吃了。飢餓會放大人感官的敏感度,經過飢餓的磨礪,味覺的記憶也變得深刻悠長,美味在大腦中的留存,也多是來自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月。
第一次獨自享受整塊的月餅卻是在初三的中秋節,現在想起來仍記憶猶新。那是一塊特別的月餅——月餅雖是整塊卻並不完整,確切地說,我們是吃了老鼠吃剩的月餅。那年,我讀初三,住校。學校的伙食三頓都是粥,剛吃完,一泡尿出去又餓了。對學生來說,能吃飽就是最大期望,哪還奢望吃到好的東西呢?
幸運有時來的太突然,又正合時宜。大概是中秋節的前兩天,學校突然宣布,要給我們住校生髮福利,每人四塊月餅,每塊六分錢,這個消息令所有捨生都興奮不已。班主任告訴我們,這些月餅被老鼠啃咬過,是按殘次品的價兒處理的,非常便宜。
我們排隊去領時,總務主任告訴我們,把老鼠啃咬過的地方去掉再吃。我領的四塊,有兩塊被老鼠咬去半圈紋印,另兩塊比較整狀,只是掉點渣兒。到宿舍,我用手稍一撲嚕,都沒捨得刮掉被鼠咬的痕跡,就忘乎所以地吃起來,領回的同學都歡天喜地大口吃著。我們邊吃邊說笑,直感謝那只可愛的老鼠,要不上哪吃到這麼多月餅呢?我們有的吃一塊,有的兩塊,我吃了一塊,剩下的我們拿回家給父母過節。那是我過得最幸福的一個中秋節了。
飢餓的年代,老鼠也能和人和平相處。我們沒有恐懼,沒有人厭棄老鼠,沒有人嫌老鼠髒,我們和老鼠吃著同一塊月餅,想到的是香甜,是老鼠的可愛,更沒想到老鼠會傳染什麼疾病,大概老鼠也知道我們過得不易吧?
轉眼間,四十多年過去了,人們再也不會因為吃不飽發愁,不會對一塊月餅產生特別的念想,更不會去吃老鼠吃剩的月餅,似乎我們的生活幸福起來。但很多人還是會懷念那個年月,人雖沒錢,物質缺乏,卻是可以放心吃的,即便被老鼠吃剩的東西。現在呢,即便有錢,哪些食物又能放心的吃呢?人們在非此即彼中選擇,真的是逃出狼窩,又入虎口。
從陸地到水上,各種農藥、化肥的大肆使用,污染的土地,污染的河流,污染的空氣;各種食品添加劑;轉基因技術的推廣,糧食比過去豐收了,百姓的疾病也隨之增多。權貴階層享受著特供,大量富人移民他國,曾經的窮困百姓仍然在生死線上掙扎。差別只是:那時候,人們擔心餓死,現在呢,都怕被各種污染、農藥及科技狠活兒毒死。
為了追逐利益,賺取大量金錢,中共把神州上下搞得烏煙瘴氣。沒有人考慮人們的出路,沒有人在乎百姓的死活,中國人的出路在哪裡呢?當我們看到身邊「三退」的浪潮,眼前開始明亮,那是華夏徹底擺脫厄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