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

化柔


【正見網2005年01月04日】

有一次在教兒童美術課程時,我以題有「法輪大法好,世界需要真善忍!」字樣的精緻小書籤作為獎勵孩子的小禮物。其實他們已經每人都先挑選過其他圖樣的小書籤,而且已經拿過了,但看到我手上還剩一張黃色底的粉紅蓮花圖樣的小書籤時,他們仍齊聲嚷著:「我要!我要!」表示出他們的喜愛,並且希望擁有這樣精美而帶有善意的書籤。但此時是唯一的一張小書籤了,卻有兩個大約四歲的小女孩卻爭吵著要,而且雙方都不肯退讓,一直爭著要書籤。

這時我提醒他們說:「小朋友們,先等一下!你們看喔!我這邊只有這一張書籤,真的就才這麼一張而已,如果我把這一張書籤給你(其中一個小孩),那麼她(另一個小孩)就沒有了耶!而如果我給了你(另一個小孩),那麼她(其中一個小孩)也會沒有了羅!」

她倆在聽完這句話之後,好像聽得懂似的停頓了一下,但想要擁有精美書籤的心還是很強烈,仍繼續爭著要。這時我再一次的提醒她們,她們仍是停頓了一下,但他們還是想要擁有精美書籤的說:「我要!我要!」只是這次說「我要!」的氣勢減弱、緩和下來了,聲音也比較小聲了,並且提出要如何擁有這張唯一的書籤的辦法。比如說把這張書籤分為兩半,一人一半,或者是其它的方式等。我明確的說:「這張書籤不能分為兩半,只能給其中一個人,或者是兩個人都不拿,等到下次我帶兩張同樣的書籤時,再分給你們,好嗎?」他們都聽得懂似的停止相爭了,雖然仍是很想要書籤。結果是兩個人決定都先不拿,等待下次兩個人都能拿到時再一人一張。

在這個真實的教室情境中,原先爭相要拿取書籤的兩位小女孩,在他人提醒要考慮到別人時,也都會停頓一下思考對方的感受,而稍微減緩自己對於所想要的東西極想擁有的慾望。也就是說,在自己真的很想滿足自己的慾望時,若能被提醒「善」的重要性,體會一下別人也跟自己有同樣的慾望和心情,雖然不至於沒有那種擁有某物的慾望,但至少比較容易節制自己的慾望、克制自己想要擁有某物的私心,比較能夠忍耐、忍讓,能夠考慮到別人的感受,能夠善良。

在生活中,有太多關於失與得的抉擇。這也意味著,有太多的選擇善良或選擇自私的機會。例如:車位有限,名額有限,位子有限……一個人的好壞、善惡在許多關鍵時刻都可以看得出來。在利益當前時,這個人是護衛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衡量,還是能考量別人的立場,替別人設想,從中就能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善良的,還是私心重的。因為「善」的意義包含要考慮到別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只有想到自己。

因此,在教育上,我們希望孩子和學生能成為甚麼樣的人?是能體貼別人的、善良的,還是很自我、很自私自利的?在日常生活的每個抉擇點上,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是引領孩子和學生朝向哪個方向走?而我們又是怎麼做的?我想我們真得靜下心來思索一下。

在幼稚園的班級中,常常有小朋友們玩在一起,也不可避免的會吵鬧著。不時會聽到:老師,某某對我怎麼了,例如:他不借我玩玩具、他不跟我玩、他弄我哪裡了…… 等諸如此類的小報告,總是別人怎樣對我不好了,別人不對了,而希望老師來處理,以有一個讓心比較舒坦的所謂公平的制裁。這時我們是如何處理的?我們教導孩子和學生要如何做?

其實,我們大多仍是教導孩子和學生要友愛、禮讓、體諒、原諒、寬容和不計較。我們會勸告得理不饒人、個性倔強的孩子要學習去體貼別人,去設想別人的感受。我們會勸告明顯傷害別人的小朋友要向受傷害而委屈、難過(通常都已經哭了)、氣憤者道歉,請求他的原諒,請他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我們也會請受害、委屈、難過、氣憤者嘗試去包容、原諒施害者,不論對方是有意的攻擊或無意的過失,再給對方一次機會,而別一直難過、氣憤下去。

我們會提醒孩子和學生真誠、純真、誠實、善良、容忍、忍讓、堅強等品格的可貴,即使別人偶爾會做不好,但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原諒、包容、體諒和善意的理解。我們希望孩子和學生的品格是朝向正向、健康的方向成長,能越來越善良,至少能保有善良。

由此看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做,其實就不難得知了。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和學生要禮讓,我們就先得學習做到禮讓。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和學生要體諒,我們就先得學習體諒。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和學生能原諒別人,我們就先得學習原諒別人。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和學生能夠考慮到他人的感受,我們就先得學習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和學生要善良,我們就先得學習善良。

與孩子的相處和對學生的教導,讓我們很多的機會學習,學習與他們一同成長,學習讓自己越來越善良、越來越能夠包容,越來越能夠考慮到他人,因為我們真的希望孩子和學生不是只有考慮自己,而也懂得去體諒他人。因為我們衷心希望孩子和學生也能越來越好、越來越善良。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