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范》─盛世明君唐太宗的治國之道(二)

李劍


【正見網2005年08月06日】

君體第一

[原文]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人主之體,如山嶽焉,高峻而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歸往。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非威德無以致遠,非慈厚無以懷人。撫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禮。奉先思孝,處位思躬,傾己勤勞,以行德義,此乃君之體也。

[譯文]人民,是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國家,是君王統治天下的根本。國君為政的宗旨,精微高大,如同山嶽,高聳雲霄而巍然不動;如同日月,普照大地而光輝燦爛。這是君王治國的宗旨,是億萬百姓所瞻仰的東西,是天下歸心的依據。君王治國,應當寬宏大度,足以兼容並包萬物;用心公平持正,足以明辨是非忠奸。君王沒有威信和德行,就不能使遠方四夷之人歸附;君王沒有仁慈的胸懷和寬厚的品質,就不能使百姓感受到恩典。因此,要以仁義去撫育皇室宗族,以禮儀去尊重大臣。舉行宗廟祭祀,侍奉祖先,要時時將孝道掛在心中。身處尊位,要有恭敬之心,不可以傲慢態度待人。將全部身心傾注於勤勞國事,推行德義,這就是為君之體。

[評點]唐太宗所講的「君體」,主要是包括為君之德性,它要求國君要英明如日月,普照天下,要鎮靜從容,臨危不懼。要求國君治理天下,要有仁慈的胸懷,威德並用,兼容並包,爭取臣民的歸心與擁戴。國君對宗室要有仁愛之心,對大臣要以禮相待,孝順祖先,居位恭敬,勤政愛民,躬行德義。一句話,是儒家王道仁政思想的高度集中和體現。

鑒於隋朝亡於虐民的教訓,唐太宗對儒家的民本思想很重視,他立志要做治民之主、樂民之君,始終將百姓的安危苦樂放在首位。唐太宗深刻認識到,「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貞觀政要》卷一),視君民為一體,強調二者的相互依存關係,把君主的安危、王朝的興亡同民心的向背結合在一起。因此,「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念成為貞觀君臣處理君民關係的準則。正因為貞觀君臣「撫民以靜」,與民休養生息,使生產發展,經濟空前繁榮,而且民風純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作為一位撥亂反正的明君,唐太宗在「君體」方面言傳身教,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他以高尚的德行和寬大的胸懷,開創了君臣和睦、共治天下的大好局面,成為後世君王治國的典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