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4月14日】
《貞觀政要》一書,是唐朝歷史學家吳兢編著的。吳兢(670―749年),生活於唐朝前期,歷經高宗、中宗、武后、睿宗和玄宗幾朝。在武后篡位當政後期進入朝廷史館,參與編修國史。其行文直筆無諱,敘事簡潔,「有古良史之風」的讚譽。
吳兢認為:唐自建國以來,唐太宗貞觀年間的政策法令、政風民風是最好的。「有國有家者」只要守住貞觀之治,就可以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和興旺發達。因此,他在玄宗「開元盛世」時,將貞觀年間唐太宗和大臣們的議政問答之詞、諫諍奏議之語,凡是與軍國大政相關的,不論當時是否實行,一律分門別類,按時間先後加以編撰,內容涉及君道、政體、求諫、擇官、務農、用刑、征伐、守邊、節儉、子弟教育、文史禮樂和宮廷秩序等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結成十卷四十篇文章,題為《貞觀政要》。
《貞觀政要》寫成後,吳兢獻給了唐玄宗,得到好評。
此後,《貞觀政要》成為中國歷代王朝必看的治政寶典。其中的一些政治觀點,比如「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國以人為本,人以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居安思危」等對於今天的政治家家們依然有著警示和啟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