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0年05月13日】
我是個學生,正在讀計算機博士學位。我得法已兩年多了。現在想藉此機會總結一下在過去一年中的一些修煉心得體會。
1.
4.25後,我經常看網上登的國內消息及學員的心得體會。看到國內學員在遭受了那般慘無人道的酷刑時仍能以大善大忍之心對待,他們對法那堅如磐石的心讓我深深感動。同時我也在想,如果是我身受這些酷刑,我能不能承受得了?開始時我連想都不敢想,可是後來我一琢磨,不想也不行,要想修圓滿,生死之關人人都得過,可是我怎麼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承受力,使自己能通過這一考驗呢?我想:到那時我就想這都是自己以前欠人家的,誰讓我以前做了那麼多壞事呢,這是我應該償還的。如果要忍不住了,就千萬記住我實際上是沒有選擇餘地的。修不成,將來的痛苦更不知比這可怕多少倍。可是這些似乎都遠遠不夠,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有一天晚上我剛看完一篇講關於國內學員如何受迫害的文章,上床睡覺時,腦海裡久久不能平靜,總在想這事。當我想到十指插竹籤的那種痛苦,就覺得自己的十個指尖似乎都有隱隱發麻的感覺。正當我心裡來回估摸怎麼能過得去這樣一關時,腦子裡突然想起師父在《轉法輪》裡說到:「只要你提高心性,就能過得去,就怕你自己不想過,想過就能過得去」。我才猛然意識到這些天來老在想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了,實際上是在謀求表面上的解決方法,而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實質。問題並不在於我的承受力有多大,而在於我對法究竟有多堅定。我的生命是大法造就的,我的一切是大法給予的,包括我的承受能力,過不去是因為我自己並沒有真正想過去,而不是沒有能力過。想到這裡心裡感慨萬千,再一次深深體會到師父的洪大慈悲。「在真正的劫難當中或過關當中,你試一試,難忍,你忍一忍;看著不行,說難行,那麼你就試一試看到底行不行。如果你真能做到的話,你發現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轉法輪)師父說過「我都講了我對你們的要求幾乎什麼都沒有,全都放 開了,只看人心。」(法輪佛法在北美首屆法會上講法,91頁),這一切不正是師父看到了我們的那顆心而給予我們的嗎?我總在想自己遭受磨難時會是如何的痛苦,我卻很少想到師父為我又承受了多少,而我自己所承受的不過是在償還自己以前所欠下的業力的小小一部分,而師父卻是為了度我在替我承受。師父卻幾乎從來沒有提及過這些,相反在一次講法中卻提到:「你們將來啊,都會知道,只要你圓滿,那個時候你會發現,你自己的偉大和你的師父也是對得起你們的」。師父首先提到是圓滿弟子的偉大,而對師父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卻只用了「對得起」這三個字。我實在無法找到語言來形容我所能體會到的這種無私無我、博大的心懷和洪大的慈悲。當想到這些,我似乎對師父所講過的「如來都有自己的天國世界……他是他天國世界的法王,而他的管理完全是這個,用善的那種慈悲去管理,不象人的這種什麼行政手段了」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2.
我意識到國內學員承受這麼多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大法慈悲眾生的體現,是在給還未圓滿的學員趕上來的機會,也是給世界上還未聽說過大法的善良人們的機會。所以我更體會到了弘法的重要性。在參與弘法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學習.學法和弘法的關係就成了一個一直困擾我的難題。我試著給自己排時間表,安排任務,每天應保證學習多少小時,學法多少小時,做弘法工作多少小時,可是很快發現行不通。很多事情很難保證能在預算的時間內完成,更糟糕的是心裡反而越來越不靜,每天都處於一種急躁的狀態之中,學習的時候想著還有多少法上的事沒完成,學法的時候又想著還有什麼功課沒有做,做法上的事情時又琢磨著今天的學法任務還沒完成。結果造成了惡性循環,什麼都干不好。心裡總是煩得不行。後來我意識到這樣給自己排時間表是想用常人的方法解決問題,但問題的根源不在時間安排上,而在我的心。沒有在心裡把這些關係擺正,外在的手段永遠也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師父講過:「……你想做一個好的修煉人,你必須得從基礎做起,你首先得做一個好人。好人在處處都得體現出是一個好人,那麼領導交給的工作,你得把它很好地完成了,因為你是為社會盡義務,必然會起到這樣一種促進作用。」(轉法輪法解,6頁)師父還告訴我們:「其實你的研究生,你的攻讀學位絕不會因為學法受影響。絕不會因為你攻讀研究生而影響了學法。這事就看你怎麼去擺正這個關係,沒有問題的。」(法輪佛法(在長春輔導員法會上講法),43頁)到底是因為甚麼使我覺得這中間似乎有了矛盾呢?我發現其實自己平時很不注意抓緊時間,做事總喜歡拖拖拉拉,到了最後一分鐘才著急起來。以前當別人指出我這個毛病時,我總是說:「誰讓我天生是個慢性子?」結果,這種拖拉使得各種事務逐漸累積起來。當我覺得應付不暇時,不是找自己的原因而是把一切都歸到弘法、學法占用了時間上。這種做法豈不是明明沒按師父的要求做,而卻把造成的一切矛盾都往法輪功身上推嗎?我開始注意克制這個毛病,情況就有了好轉。當我把關係擺正時,我更體會到了大法的神奇和威力。在學習上,以前要花很長時間完成的事,現在卻不用那麼長時間就能做好,而且心態更容易保持平靜,對壓力的承受力也比以前大多了。一個月前,我有一個考試,是要面對四個教授答辯我寫的一篇研究調查報告,其中所引用的70來篇學術文章的內容都得了解知道。正當離考試已經沒剩幾天,複習時間很緊時,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弘法活動,要花一整天時間,我當時只是覺得這個活動很重要,應該參加,所以心裡很平靜,並沒有為考試準備時間可能不夠而著急,結果活動很成功,而我的考試也順利通過,一點兒沒受影響。在修煉前,我是一個很容易緊張的人,面對這樣的考試,幾天前就會緊張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可這次心裡卻很輕鬆,吃得好,睡得香,真象師父說的:「當你真的放下那顆心的時候,你發現可能事情馬上轉化過來了,一下子思想輕鬆了,身體也變化了,一身輕。你回過來頭看看,你什麼都不缺,而且會真的像中國人講的那句話: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間好事又都來了。」(法輪佛法--在北美首屆法會上講法,14頁)
3.
弘法是一個修心的好機會。在弘法過程中會暴露出許多執著心來,而且一不小心就容易捲入做事情本身當中去,而忘記了是修煉。比如我本來幫忙翻譯了一些文章,後來有一次重新安排翻譯小組,問我們是否願意參加。我當時想自己學校快要考試了,還有其它的事要做,就發Email說如果實在找不著人了,再找我。可是不久後就給了我一篇文章讓我幫著校正一下。我想他們還算照顧我,只是校對一下,不象翻譯一遍那麼占時間。可是剛校對完不久就又給我發了一篇文章問我能不能翻。我當時答應了,但心裡卻有些不高興,覺得我都跟他們說過了,為甚麼還讓我幹這麼多,正在我心裡來回嘀咕這事兒的時候,得知是因為我當時回Email的那個人忘了把我的Email轉給請我翻譯的這個人了,這才造成的誤會。他們兩人都趕快向我道歉,並讓我如果忙一定要告訴他們,他們再另想辦法。我這才心裡釋然。後來才從另一功友那兒偶然得知他們實際上都非常忙,那段時間可能每夜都只能睡兩、三個小時。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心裡真是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他們在自己這樣忙的情況下,沒有一絲怨言,如果我推回去不做了,可能就意味著他們自己得去做,而他們已經是那樣忙了,卻還處處事事替他人著想,怕加重了我的負擔。而我自己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忙,可才來了一點兒事兒,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外推,自始至終考慮到的都是我自己,何曾替他人著想過一下?和他們比起來我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4.
去年7月22日中國政府鎮壓法輪功後,一開始我參加弘法.護法的積極性很高,可過一段時間後,心裡就發出了一種特別無助和無奈的感覺。覺得我們能做的太少了,而且就算做的這些,也似乎是費了很大勁,卻看不見什麼功效,似乎什麼用都不起。就感嘆一個人實在是太渺小了,什麼也做不了。一面對國內同修慘遭迫害而氣憤填膺,一面又覺得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能為力,只有等著師父來正法了。後來我看到網上一篇文章,談對愚公移山故事的感想,深受啟發。愚公因兩座大山擋住了門前的路而下決心把山移開,就一鍬一鍬地挖土,別人笑話他說這根本不可能,永遠也做不到,可他卻說我挖不完不要緊,還有我的兒子,孫子,這樣下去,持之以恆,總有一天會把山移走的。終於他的舉動感動了天上的神,在一夜之間替他把兩座大山移開了。
我們現在修煉,在做法上的事情時,覺得什麼事情有效果,起作用,其實並不是我們做了什麼,而是師父的法身在做這件事。而且有許多事情在另外空間裡是什麼狀態,起了什麼作用,我們並不知道。而我們在做事時也是在修自己,師父看的是我們的那顆心。如果我一味地在求要達到什麼什麼效果,達不到時就覺得灰心喪氣,不想再做了,那不就是帶著極強的一顆有求之心在做事嗎?在心態如此不正的情況下做出的事情又怎麼會有好效果呢?我捫心自問,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究竟是本著一顆什麼樣的心?是想要達到什麼目的,還是真正本著一顆善心,為他人了解大法、得法著想?如果心態擺正了,我不會再覺得做事情無意義,因為就算我弘法的對像不支持我們,或是無力幫助我們做些什麼,能使他(她)知道大法,對我們有所了解也是給了他(她)一個在未來宇宙中更好擺放自己位置的一個機會,多一個人知道大法就是一個。愚公的心到了,可以感動神,使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我是一個修煉的人,我的心是不是達到了大法對我的要求?我有沒有盡到我應盡的責任?當想通這一點後,我豁然發現要做可做的事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多了。回想過去,才發現自己原來心還遠遠未到,那麼多該做的沒有做。
現在在國內發生的一切不是只是國內弟子的難,它是針對大法來的,而不是對哪一個個人。我們是一個修煉的整體,每一個真修弟子都有義不容辭的護法的責任。師父不願意拉下任何一個弟子,那些已經達到圓滿標準的弟子在用他們的承受喚醒著世人,等待著還未達到圓滿標準的弟子迎頭趕上。我體會到這一大關不是要靠哪一個個體過關,而是需要我們整體過關。而我自己的不夠精進則很可能成為使這一磨難拖延越發持久的因素之一。現在大法對我們的要求已不僅僅是個人的提高,而是還要做到無私無我,真正地溶於法中。讓我們「共同精進,前程光明」。
(2000年5月 13日 多倫多法會發言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