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未來科學與文化大會論文選:漢字與文化

何盈滿


【正見網2006年10月21日】

一、漢字是生命的奇蹟

歷史上的人、事、物,總是循著成、住、壞、滅的規律在循環著。文字也不例外,西元前三千多年的巴比倫“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都曾在人間大放異彩,卻在一千多年前悄悄的走下舞台,成為了博物館中的古董。而比較年輕的拉丁文、希臘文等,雖都曾經傳承了豐富的文化,到如今都早已奄奄一息了。

漢字從殷商甲骨文距今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這些甲骨文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的方法,早都已齊備,是一種完全成熟的文字,離草創時期已經很遠了。但在走過的長遠生命中,歷經了許多的風風雨雨,象元朝蒙古人對漢字的恣意踐踏,滿清因“文字獄”而掀起殘酷的誅殺,到近一百多年來,知識份子把漢字視為腐敗落伍的根源等等。尤其中共邪靈更以國家政策來消滅漢字,1936年其過世的黨魁毛澤東說:“我們要建立社會新文化,我們非廢除中國方塊字不可”。1951年又說:“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的共同方向─拼音化”。“在實現拼音化以前,應先簡化漢字”。

再加上西洋拼音文字,挾著科技、武力,撲天蓋地而來,在這樣的狂風暴雨中,漢字無聲的承受一切的責難、毀謗,它不加辯駁,也不畏縮,默默地展現著自己堅韌的生命力。,如今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漢字熱”,如潮水般銳不可擋,漢字在世界舞台又重新展現他的光彩。漢字跨越生老病死的規律,展現生命的奇蹟!

二、漢字與中華文化密不可分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的承傳、發揚,最好的媒介就是文字。中華文化連綿五千載,博大精深。幾千年前的中醫、科技,儒、道兩家的天人合一,博大的胸懷等等……,這些文化的結晶,都是靠著漢字來承傳宏揚。打開漢字這扇門,你才能看到中華文化的堂奧。漢字不只是語言的記錄,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存亡與榮辱,也承載人民的血淚和歡樂。記下聖賢的無盡智慧,也記下暴君的胡作非為。漢字因承載中華文化而豐富,中華文化也因藉漢字而宏揚。日本、韓國、越南因使用漢字,深受中華文化薰染。幾千年來漢字和中華文化總是攜手同行的!

*一個漢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的組合,來表達語言的聲音,字義來自聲音。若語言聲音改變,字義隨之改變,所以字母本身並沒有獨立的意義。

但一個漢字可有不同的念法,山東人有山東人的念法,客家人有客家人的念法,台灣人有台灣人的念法,而意義卻是一樣的。漢字有這樣的特色,所以能凝聚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種族形成了中華文化。

拼音文字只是一個符號,意義隨著聲音和環境而改變。而漢字是一幅圖畫,圖中的每一部分是有意義的。隨著時代不同,解讀的意義也會有差異。但基本上,漢字筆劃的意義是穩定的,不會隨聲音、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們從這些筆劃當中,可以看到造字時代的社會情況、經濟活動、文化思潮……等等,所以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就是一個故事。

下面有一些例子,可以來分享我們的看法。

1、“藥”─用音樂治病的故事。

“藥”字是由“艹”和“樂”組合而成的。治病需要藥草,神農嘗百草治百病,所以“藥”字上面有一個“草”。那底下為何還有一個“樂”呢?難道吃藥是快樂的嗎?原來這個“樂”不是“快樂”的“樂”,而是“音樂”的“樂”。“樂”在甲骨文【 】是把絲弦繃在木頭上的意思,指的是琴、瑟之類的樂器。到了金文的【 】,又在絲弦之中加了一個“白”,這個“白”不是指顏色,而是一隻撥動琴弦的工具。

那麼“音樂”和“藥”又有什麼關係呢?雖然“音樂治療”在先進國家,早已進入正式的醫療體系,但從漢字來看,我中華民族比世界潮流,還早了幾千年呢!

話說上古時期黃帝勤政愛民,被推為天下共主後,卻遭受蚩尤不斷的挑戰,生靈塗炭。蚩尤銅頭鐵腦,戰鬥力強,使得黃帝很苦惱。有一天在睡覺時,天帝的使者來入夢,告訴了他一個秘密,說:“用牛皮製鼓,鼓聲可克制銅頭鐵腦。”黃帝醒來後,就立刻召來工匠,製作八十面大鼓。在兩軍對仗時,擂得鼓聲震天,震得蚩尤連滾帶爬,而士兵則個個昏死在地上。黃帝看得正高興時,回頭一看,哇!我方的士兵也是奄奄一息!幸好樂師在旁,就解下士兵弓箭上的弦,安在中空的木頭上,緩緩撥動著琴弦,奏出如流水般悠遠的樂聲,撫慰了士兵們受傷的神智,使他們逐漸的甦醒過來。

黃帝因此悟而到用“音樂治病”的道理,所以中醫講 究“五音治五病”,用不同的曲調,來治療不同臟腑的疾病。所以“藥”這個字,不只見證了古代醫藥的先進,也說明中醫用藥不局限於草、木、礦石等物質層面, 而象在精神上的音樂陶冶,心性上的昇華等,才是用藥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當我們時時處在身心安寧,自在祥和時,免疫力就能達到最佳的狀態,身體也就能常 保健康了,這也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上工治未病”呀!

而現在的簡體字是把“藥”簡為“藥”,是簡省了筆畫,卻也把我中華文化中最精髓的部份簡掉了。

2、“ 醫”─見證“醫學進化史”

“醫”字在甲骨文中很簡單,只寫作“醫”---【 】,這是甚麼意思呢?原來在上古時代,部落之間,國與國之間,因為爭奪土地、資源,以致經常爭戰,那時最平常的武器是“弓箭”,士兵們被箭射傷是常事。所以只要能夠醫治箭傷,從皮肉中取出箭頭的人,便是醫生。“醫”,就是表達了這樣一種環境。中間的“矢”,表示射中皮肉裡的“箭”,外面的框是“鉤鉤”的意思,就是說用“鉤鉤”把“箭”取出來,這就是“醫治”或“醫生”。

在正體字的“醫”裡,“殳”在甲骨文作【 】,是“手拿著兵器”的意思。這裡是指“拿手術刀開刀”。

而其中“酉”這部分,在甲骨文作【】,是“酒瓶”、“酒”的意思,就是說開刀時要麻醉,酒或酒精既可消毒又有麻醉的作用。

所以從“醫”演變到“醫”--就是“中醫進化”的歷史見證。知道了這些文字的演變過程,我們就知道,中醫絕對不只是現代人所認為的,吃吃草藥而已。歷史上有名的“刮骨療傷”,講的就是華陀幫關公治箭毒的事,華陀那時是怎麼醫治的呢?答案是:割開皮肉刮掉骨頭上的箭毒,當時這麼先進的手術,是用“麻沸散”做麻醉劑的。

但簡體字又退回到原始的“醫”字去,實在失去了太多中華文化中寶貴的內涵了!

3、“家”─古今的“豬”涵義不同

“豬”,在今天好像是罵人的話,代表又髒又笨,但古人在造“家”--【 】這個字時,上面的“宀”,是房子,下面放的卻是一隻“豬”。“家”,當然希望有自己的房子才溫馨,那房子裡為甚麼要放一隻“豕”(豬)呢?那“家”不是變成“豬窩”了嗎?

中國人從古代就喜歡豬,也喜歡養豬、吃豬肉。中國豬肉的產量是世界第一,豬鬃的外銷也是世界第一,其實在古人心目中的豬,是聰明又勇敢的。東北民謠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連最兇猛的東北虎都排名在豬後面呢!俗語也說:“打老虎只要膽,打野豬帶個板”。“板”者,棺材也。原來打野豬不只要有“膽色”,還要有“捨命”的準備,這點台灣的原住民是深有體會的。原住民如在門口掛上山豬的獠牙,族人路過時都會肅然起敬。因為山豬不是那麼好捕獵的,它很聰明,能識破人類的陷阱。獵獅子老虎時,如遇獵人射箭,獅子老虎會逃。但山豬不但不逃,中箭後反而會拚命衝過來,用硬嘴把人或獵狗頂得肚破腸流。所以古人在“英雄豪傑”的“豪”字裡,也要放一隻“豬”,可見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豬一胎可生十二隻,四個月可生產一次,百子千孫,正符合中國人“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觀念。“家”字裡有“豬”,可見證中國古代社會對“家”的期待,希望是“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勇猛精進”、“家業興隆”啦等等。所以有“豬”的“家”真好!百子千孫,財源滾滾!

四、結論

漢字承傳著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但漢字不只是一個載體,也不僅是一種工具,在筆畫的組合中,見證了社會的動向,文化思潮,所以漢字筆畫當中就蘊藏著無盡的寶藏。簡掉了筆畫,就剪掉了中華文化中最特殊的精髓。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那些遙遠美好的部分,由於缺乏史書的記載,或是超越後人的認識,以致於日漸的消失。象三皇五帝半人半神的故事,大禹治水的努力,中醫發達的奧秘,預言算命的神奇,常會被視為迷信或神話而被排斥。而漢字正是時代的見證,透過漢字的研究,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會從漢字的筆畫中,印證這些歷史上的真相。

例如“為”字,在甲骨文中,是“手牽大象”。過去古人常用中原沒有象,來否定大象替舜耕田這件事。從甲骨文的“為”字裡,雖無法證明象替舜耕田,但已證明大象耕田的真實。

再如“姓”、“婚”、“姻”等字都用“女”字旁,不就見證,中國也走過母系社會的歷史嗎?從“醫”、“藥”兩個字,不就能了解古代醫學的發達嗎?“家”中有“豬”,表達了農業社會的需求,家庭需要生產力,才會壯大。而“家”和“豪”字,則見證古人和現代人對豬的看法很兩極……等等。

漢字跨越時空,承傳了寶貴的中華文化,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歷史和真實,經過研究,將來真相會越還原越多,那時將會有一個豐富、瑰麗多彩的新世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經過了數千年的風雨滄桑後,現在他又以嶄新的姿態,在世界重現“漢字熱”,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見證了漢字超越世間成住壞滅的宿命,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