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濟世(5)

齊治平


【正見網2007年09月06日】

(五)一切物體都是由「能量」構成的

科學的發展已經認識到,萬物都是能動的,也就是說,並不需要一個外在的作用力,萬物自己都是會動的,我們所看見的靜止的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下就不會動,那只不過是肉眼所造成的一種假相罷了。在微觀下,所謂靜止的物體和粒子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運動。為甚麼牛頓力學在微觀下就不適用了呢?因為牛頓力學的最基本假設――在沒有外力作用下物體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在微觀下是不能成立的。微觀運動現象要用量子力學來描述,微觀下的物體運動被認為是無規則的,科學家認為它們適用於「測不準關係」。用顯淺的話講就是,在微觀下,粒子好像是在不斷的「亂動」著。

既然物質在微觀下都是自己會動的,既然構成物質的各種基本粒子與能量子(如光子)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也就是說物質與能量之間以能夠相互轉化(愛因斯坦的質能等式和核反應堆早已證明了這一點),那麼物質與能量是不是能統一起來呢?科學家德布羅意統一了粒子與波,也就是統一了物質與場,其實早已為物質與能量的統一開通了道路。但科學家們還是在原有的理論中修修補補,把過去所說的物質的質量稱為「靜止質量」,以又提出了一個「運動質量」的新概念。既然如此,還不如統一用能量的概念呢。如果統一用能量概念,那麼在化學方程式中,就能用統一的單位來計算了,而不必要既計算質量的平衡又計算能量的平衡,其實就只是一個平衡。

現在科學越來越重視「能量」的概念,其實「能量」概念比「物質」概念更能準確的描述存在物的真相。世界上的萬物,包括世界本身,歸根到底都是由能量構成的。

能量構成一切物體、生命,能量可以保持「場」的狀態存在,又可以聚之成有形的我們能看見的物體。世界歸根到底是一個能量世界。

概括以上的理念,那就是:「場」是物體存在的普遍形式,而能量是所有物體的共同本質。

(六)物質與精神是一性的

物質歸根到底是能量,其實精神也是一種能量。物質與精神是一性的,統一於能量。

關於物質是能量,我們已經證明過了。那麼為甚麼說精神也是一種能量呢?我們都知道人的精神「支配」人的身體,那麼,如果精神不是能量,又怎麼能起到「支配」的作用呢?

精神與我們平常所認為的物質確實有區別,精神是無形的,看不到摸不著,科學儀器都難以探測到,於是很多人,包括很多所謂的哲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就認為精神只是一種概念,是一種抽象,是一種虛構,不是實在物體。

但是如果我們用理性去認識精神的話,就會發現否定精神的實在性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通的。以絕對的唯物主義為例,它一方面否定定精神的實在性,說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另一方面又說什麼精神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就是所謂的「意識的能動性」。如果精神、意識不是實在存在的物體,怎麼能對物質這麼實實在在的東西產生「反作用」呢?凡是有點理性的人,都會發現這種理論是不能成立的。

我們能僅僅因為精神是無形的,就否定其實際存在嗎?要知道當今科學發現的無形的物體,包括場在內,都不知道有多少了。科學已經證實,無形的物體,就是能量及由能量構成的各種物體,以場的形式遍布於一切空間。

我們一般所說到的物質只不過是靈性最小的能量物體,而我們一般所說到的精神就是靈性比較高的能量物體了。其實,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談不上誰決定誰的問題,兩者是可以發生相互作肜。我們體驗自身就可以知道:身體的變化會影響到精神狀態,例如生病時會使人心情也不好,情緒容易波動等。反過來,一個人的精神變化也會影響身體狀態,現代心理療法不就是以此為原理的嗎?作為氣功修煉者來說,通過修煉自己的心性,從而增進身體健康,這更加證實精神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而且是具有強大力量的存在。

所以說,物質與精神,在某種意義上,統一於能量。「能量」既可以指稱物質,又可以指稱精神,既可以指稱有形物又可以指稱無形物。「物質」的概念給人感覺是「不會動」的,而能量則是會動的,而精神本身又正好是自己會動的,而且能量與精神都是無形的。所以用能量的概念比用物質的概念要準確很多。如果人們多用能量的概念,就會更容易理解精神的實在性。

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物質與精神之間的相互作用,精神與精神之間的相互作用,歸根到底都是能量的作用,這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天地間發生的一切現象了呢?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