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管仲教桓公親鄰國(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0月31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桓公曰:「吾欲從事於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鄰國未吾親也。君 欲從事於天下諸侯,則親鄰國。」桓公曰:「若何?」管子對曰:「審吾疆埸(1), 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2),無受其資;而重為之皮幣,以驟(3)聘眺(4)於諸侯,以安四鄰,則四鄰之國親我矣。為游士八十人(5),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周遊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皮幣玩好,使民鬻(6)之四方,以監(7)其上下(8)之所好,擇其淫者而先征之。」
(出自《國語・卷六・齊語》)

【注釋】

(1)審吾疆埸(音譯):審定我國的國界。審:研究審定。疆埸:國界。
(2)封疆:邊境界線。
(3)驟:馳驟,車馬頻繁地往來。
(4)眺(音跳):眺通「眺」。古代諸侯聘問相見的禮節。
(5)為游士八十人:據《爾雅‧釋地》,古代中國分為九州島:冀、豫、雍、揚、袞、徐、幽、營、荊,「齊曰營州」,故除齊外,每州派游士十人。
(6)鬻(音玉):賣出。
(7)監:觀察。
(8)上下:指君臣。

【語譯參考】

齊桓公說:「我想對諸侯用兵,可以嗎?」管子回答說:「還不可以。鄰國還沒親近我們。你想對天下諸侯用兵,就要親近鄰國。」桓公問:「怎樣去做呢?」管子回答說:「審定我國的國界,歸還侵占鄰國的土地;確定邊境的土地、山林、河流,不要掠奪鄰國的資財;而且多多送給他們皮毛、財貨,派使者乘車馬經常到各諸侯國訪問。用這些辦法來安定四鄰,那四鄰的諸侯國就會來親近我們。組織遊說之士八十人,給他們備好車馬、衣裘、多帶些資財、布帛,讓他們去周遊四方,以招納天下的賢士。皮毛、布帛、玩器、古玩等東西,讓人帶到四方去兜售,以此觀察各國君臣上下的喜好,選擇驕SL淫逸的先征討他們。」

【研析】

齊桓公想要對諸侯用兵,管仲為他規劃親近鄰國的外交方針和措施,要他先審定自己疆界,採取歸還土地、加強聘問、加強貿易聯繫等敦親睦鄰的措施。然後再注意各諸侯的情況,選擇適當的對像用兵。可見管仲的策略,是想先塑造自己國家良好的形像,再師出有名,以正當的名義,達到討伐諸侯的目的,這樣才不會引起其它國家的反彈。

在戰爭中策略的應用是否得當,是成敗的關鍵。能得到民心的支持,已成功了一半。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國家眾多紛亂,百家爭鳴,誰能得民心、能得賢才輔助,即能成為當代的霸主。齊桓公因有管仲替他謀策知己知彼的外交方略,故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延伸思考】

1.國家需與鄰國友好;個人要與同儕友善。你如何與同儕建立良好關係呢?
2.人不可貌相,有時從外表是無法正確判斷一個人的。如果你很想了解一個人真正的為人,你會用什麼方法去試探?
3.得賢才輔助,是領導者的夢想,此一賢才該如何培養呢?

【參考數據】
1.《國語》 左丘明原著 黃永堂譯註 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5月出版
2.《國語譯註》 王連生 薛安勤 註譯 建弘出版社 1995年2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