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民無噍類

茹之


【正見網2008年02月12日】

「民無噍(音「叫」)類」出自《宋史•岳飛傳》。

南宋時期,金國軍隊繼續揮兵南下,企圖顛覆南宋政權。岳飛不負所望,在南宋弱軍殘兵的時勢之下,組織了一支所向無敵的岳家軍。當時有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後來,主張和議的宰相秦檜私通金人兀朮,要害死岳飛。為了構陷岳飛,他在高宗面前進讒言,連下十二道金字牌,將在前線作戰的岳飛父子召回國都。使者一到,岳飛笑著說:「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岳飛在準備班師時,百姓們攔著岳飛的馬,痛哭失聲,說:「我們頭頂香盆,運送糧草,迎接軍隊的到來。這種情景,金人都知道。如今,您率軍離去,金兵必然到來,我們都活不成了。」岳飛悲泣著,取出皇帝的詔書,說:「我不敢擅自留下啊。」軍民哭聲震野。

岳飛只好又停留了五天,等待百姓搬遷。隨著岳飛南下的人絡繹不絕。岳飛火速上奏朝廷,將漢水邊上六郡的閒置土地分給了這些難民。

「民無噍類」就出自於這個故事。「噍」,本意是能飲食的動物,後特指活著的人。「民無噍類」的意思是:老百姓沒有活路。後來人們用其形容百姓處於極度困苦、橫遭浩劫的境遇之中。

在中共一黨專制的統治下,可以說中國大陸「民無噍類」。如今,在巨大的雪災、凍災等天災的打擊下,中國許多百姓更是生活在水火之中,而根本解決之法就是解體中共。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