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入室

茹之


【正見網2008年01月15日】

「入室」出自《論語•先進》。

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教授學生時,強調要學習禮樂。有一次,他聽到弟子仲由(子路)在彈琴,彈的卻不是《雅》、《頌》一類的古樂。孔子十分不高興,就說道:「仲由彈琴,為甚麼要在我這裡彈呢!」孔子的其他弟子聽見孔子這樣評價仲由,也就都不尊敬他了。

孔子知道後,便說:「仲由麼,他在學習上已經達到了升堂的程度,只是還沒有入室罷了。」這裡的「堂」是廳堂之意,「室」是內室的意思。中國古代房屋建築通常是廳堂在前頭,內室在後邊。孔子以此來說明學生學習的好壞。

「入室」由此而來,指學問達到了精深廣博的程度。後人用「入門、升堂、入室」來比喻學習由淺入深的幾個階段。

修煉也是如此,必然也要經過「入門、升堂、入室」幾個階段,才可領悟修煉的真諦。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