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訓格言(二):持身處世以恕存心

三新


【正見網2008年06月05日】

【原文】

訓曰:凡人持身處世,惟當以恕存心。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此皆自己實受用處。若夫忌人之成,樂人之敗,何與人事?徒自壞心術耳。古語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已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語譯】

一個人立身處世,當有寬容之心。看見別人有得意的事情,就應該生出歡喜心,看見別人有失意的事情,就應該生出憐憫心。這些實際上對自己大有好處。如果是嫉妒別人的成功,快意於別人的失敗,那怎麼能和別人一起共事呢?徒然壞了自己的心術罷了。古人說過:「看到別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有所得;看到別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失。」保持這樣的心態,上天一定會保佑的。

【研析】

儒家特彆強調寬恕,我們都喜歡有肚量的人。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別人也是在方便自己,為自己開闢更廣闊的空間。然而,貴為天子的人,四海之內莫非王土,天子的空間可謂最廣了,還念念不敢忘懷寬恕之道,這就是需要深思了。是不是康熙大帝希望後代子孫除了成王之外還要成聖呢?如果是這樣,就不難理解了,因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老子語),「仁者,愛人」(孔子語),天子的空間固然達於四海,然而四海之外更有海,四海之上還有天,四海之人有來世,由此看來,貴為天子,其擁有的時空也是少得可憐的,還需獲得更多的時間空間,怎麼獲得?從德上下功夫;自何處獲得?從上天那裡獲得。所以,康熙大帝在這則庭訓的末尾講到:「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