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6月09日】
張小菊同學在一則日記中寫道:
半個月前,我做了一件傻事,這十多天裡,心中好像鑽進一個骯髒的老鼠,折騰得好難受啊!我剛學習了課文《白楊禮讚》,就寫了一篇作文《老槐樹禮讚》。課文說:「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我就寫:「老槐樹是不平凡的,我讚美老槐樹!」課文寫白楊樹「一丈以內一律向上,絕無旁枝斜出」,我就寫「老槐樹五尺以內一律向上,絕無旁 枝斜出」。課文寫:白楊樹象徵了樸質的農民,我就寫:老槐樹象徵了勤勞的工人……
我把作文謄清後上交給了王老師,但是,草稿卻放在家裡的桌子上,被我爸爸看見了。他在吃晚飯的時候,當著弟弟的面,念了一遍,還一邊念,一邊笑話我。媽媽也笑得直不起腰,弟弟笑得把一口飯都噴出來了!這時,爸爸又抓住時機,說了一句俏皮話:小菊的大作,真是「令人噴飯」啊!
這一個星期裡,我天天象怕被人發覺的小偷似的,提心弔膽,深怕王老師把我的那篇「大作」 在課堂上念了出來。今天的第三、四節課,就是王老師的「作文講評」了。我感到有些頭暈,就早早地回到座位,伏在桌上,等待老師的批評。
王老師開始講課了。他象往日一樣,平靜,安詳,循循善誘。他說:「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可見,初學寫作的同學們,摹仿課文是正常現象,見到好的就想學,本身就是一種好願望。」(我聽到這話,心裡的一塊石頭落地了,我那繃得很緊的神經,一下子就放鬆了下來。)
王老師接著講:就人們學習語言和寫文章的發展過程來看,完全離開摹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孩子學習語言,就是從摹仿大人開始的。作文也有一個從摹仿到創造的過程。宋代大詩人陸游就曾說過:「我昔學詩未有得,殘餘未免從人乞。」「從人乞」就是摹仿別人。陸游這樣的大詩人,也曾經摹仿過別人嘛!但是,摹仿畢竟是寫作的低級階段,它有待於進一步去發展,去提高!
怎樣由摹仿走向創造性的作文呢?俗話說:「比著葫蘆畫個瓢」,摹仿的是葫蘆,畫的應該是瓢。在摹仿中,應該準確恰當的寫出自己的新內容:瓢!
由摹仿到創造,這個過程,有的人持續的時間很長,有的人卻比較短。要想縮短這個過程,就得講究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比如學習課文的結構安排,摹仿它的開頭、結尾的方法,來寫自己的內容;學習課文的表現手法,摹仿它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細節描寫等等技巧,來表現自己的人物特點。這樣摹仿,就是好的。
為了說明什麼是正確的摹仿,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張小菊同學,由生搬硬套而寫出的《老槐樹禮讚》,她的家人,都笑說那是一篇噴飯之作。她沒有被笑倒。她主動找到我那裡,積極主動的學習正確的手法,另寫了一篇《桂花賦》,終於寫成了。這樣,她就從單純的摹仿,走進了學習與創造的階段。張小菊同學,學習了幾位著名作家寫的《菊花賦》,《蘭花頌》等優秀作品,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學習他們的基本手法,吸取其神韻與技巧,寫出了自己的《桂花賦》。下面是《桂花賦》的全文――
桂花,當開花的時候,在濃郁的綠葉叢中,托出許許多多小黃花,整個樹周圍都被花兒的香氣繚繞著,並向遠處擴散。人們不經意的走過樹旁,當香氣沁入他的肺腑時,他一定會讚嘆地說:「真香啊!」
香,是桂花的特點。人們愛桂花,就是因為它具有那獨特的香味。
我家住在公園附近,每當桂花盛開時節,整個公園都充滿香味。就連我們在家中,也能聞到飄來的桂花香。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遊人,來到公園,賞花飲香,流連忘返。人們臨走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對著桂花,再一次依依難捨的、深深地吸一口香氣……
花香花美離不開種花的人。平時,我常進公園,經常見到工人們在精心修剪桂花樹,噴洒藥水。小時候頑皮,有時爬到桂花樹上,老工人看見了,便十分疼心地抱我下來,教育我要愛護花木。我從老工人的話語中,了解到他們對一花一樹都有深厚的感情。是啊,如果沒有這些園林工人的精心護理,樹怎麼會長得這樣大?花又怎麼能開得這樣美,這樣香? 花,是香是美的。人們的生活中少不了花。 我愛桂花,是因為它的香氣清芬;園林工人更愛桂花,是因為這花香中傾注了他們辛勤的汗水。
賞花者,請不要忘記了那育花的人!
王老師把《桂花賦》念完了,同學們都領悟到怎樣正確地學習課文,怎樣由摹仿走向創造的途徑。
我沒想到王老師會在課堂念自己的新作,予以表揚。我原先是準備挨批的,現在卻受到表揚與鼓勵,實出意外。但是,當我正在高興的時候,卻又受到了批評??
王老師講:張小菊在受到家人取笑的當初,心裡還著實難受。如果她當時心裡不難受,並且笑著講:「我的作文,能讓各位噴飯大笑,增進食慾,有益健康;這樣看來,你們還應該感謝我呢!」 你如果能以自嘲的方式,加入到共同歡笑的行列之中,那你就有大將風度,而不是個孩子了。處變不惶,堪為大將!人是應該經得起各種風雨的……
這一點,我當時沒有做到,同學們也沒有想到,但是經老師一講,他們都明白了:人應該笑著與舊我告別,一步步地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