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治國之道(二):以身行令

濁世清蓮


【正見網2008年07月19日】

《論語•子路》篇中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是說要想正人,先得正己,自身的行動就是無聲的號令。自身端正,不用下令,人們就會自動遵從你。相反,自身不端正,即便下令,也只能是令不行,禁不止。歷史上這樣的事例很多。

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宮婦上下,文武百官,齊國百姓盡服紫衣。紫色的布價極貴而貨極缺,其他布價甚賤還堆積如山。桓公患之,下令禁紫,卻屢禁不止。問管仲說:「寡人該怎麼辦呢?」管仲回答說:「君王想禁穿紫衣,為何不自脫紫衣上朝呢?」桓公聽了,當天就自脫紫衣上朝。朝臣們不明就裡,依然一色紫衣。群臣中有一人上前奏事,不等他開口,桓公就捂著鼻子說:「退!寡人討厭紫色的氣味。」當天,朝臣盡脫紫衣;一月之後,國都的百姓盡脫紫衣;一年之後,齊國境內無穿紫衣者。服紫之俗,不禁而止。

楚靈王喜歡腰細的女子,宮中女子忍飢挨餓,緊帶縮食,皆成細腰。文武百官、一國百姓全都緊帶縮食,想盡辦法使自己的腰都細了起來,以致於要扶著東西才能起立,靠著牆才能站住。雖然總想吃東西,但是都強忍著不吃,寧可冒著餓死的危險,也在所不辭。為什麼呢?楚王好細腰。

趙武靈王打算教百姓穿胡人衣服,學習騎馬射箭,以增強國力,抵禦胡人。朝野上下齊聲反對。趙王申明大義,親自胡服騎射不已,滿朝文武、一國百姓都跟著胡服騎射,結果趙國國力大增。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君子的行為,就是最有效的號令,因此,君子要以身行令。而以身行令的關鍵,是自身必須端正。

季康子執魯國之政,向孔子求教如何為政,孔子說:「政就是正。您帶頭端正,誰敢不端正?」

堯舜居君位,其善揚於天下,桀紂居君位,其惡播於萬民。就是說,一人仁,一國興仁;一人暴虐,一國作亂。為人君者,一言可以敗事,一人可以定國。

所以,商湯伐夏桀後,昭告天下諸侯曰:「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如果你們萬方諸侯有罪,罪都在我一人身上;我一人有罪,決不連累你們。」

而今天,當孩子不聽話,甚或叛逆的時候,當學生不認真、不尊敬老師的時候,當部下不努力、營私舞弊的時候,我們大都只是怨天尤人,上推下卸,輕則訓斥打罵,重則罰款除名,反正有的是治人的招數。然而,我們反省自己了嗎?端正自己了嗎?

今天,在中國大陸,當甕安百姓群體起來抵抗暴政的時候,當北京青年楊佳一人持刀襲擊十名警察的時候,當網民齊聲稱讚楊佳的時候,當群眾抗議當局的呼聲此起彼伏的時候,執政者不但沒有任何反思的跡象,反而大肆宣傳自己的「偉光正」形像,宣傳自己奪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天災頻現,民怨沸騰,天怒人怨,「偉光正」何在?「偉大勝利」何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