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說創作 (六)

瑞晨


【正見網2008年07月25日】

「大家知道《三國演義》吧。《三國演義》講了一個「義」。經過一個朝代,三個勢力互相之間的較量中充份表現出「義」的內涵。而且是經過一個朝代這麼長的時間表現出了這個「義」的深層文化,今天傳法時人類對「義」才有深刻的認識,知道義是什麼,它的表面與內涵所引申著什麼關係與深層反映。人不能光知道這個字的表面,內涵中得什麼都得明白。當然《三國演義》中也表現了人的智謀等內涵。」(《北美巡迴講法》)

筆者認為,中國古典小說分為精華與糟粕兩部分。圍繞著儒釋道,「忠、義」,「仁義理智信」為主題者是其精華部分;而以男女風月,狐黃白柳等為主題者則為糟粕部分。

小說創作存在著將世人引向何處去的問題,它不是為了娛樂眾生,而是以教化眾生為主要目地的,與道德的提升和淪喪緊密相關。作為修煉人,我們都知道人不是為了當人而來在世上,當今世人都是有來頭的生命,是要在最後的時刻為大法而來而被救度的。而中華五千年的神傳文化是為世人得法得救而奠定的。

筆者認為,中國古典小說的精華包括三個部分:

其一,展現修煉文化

例如:《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從這裡,小說用豐富多采的篇幅生動細膩的展現了修煉文化,世人可以在不同的層次上理解什麼是修煉和正信。

其二,演義」忠、義「,」仁、義、禮、智、信「

如《三國演義》、《岳飛傳》和《楊家將》等都是家喻戶曉而又百聽不厭的小說故事,栩栩如生的演義了大法在人類這一層的法理,使其在神州大地生生不息的流傳著。並且歷歷在目的重現了大法弟子生生世世跟隨師父奠定神傳文化,潛移默化的將」忠、義「和「仁義理智信」深埋在眾生的心底。

其三,演義不同的朝代起落與社會縮影

例如《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等。運用龐大的場景,神態各異的人物群像,立體的把一個社會或朝代錯綜複雜的描繪出來。

由於人類道德的急劇下滑,當今小說已經成為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糟粕部分的延續和放大。現在的小說創作充滿了男盜女娼,強盜成為英雄,妓女登上了大雅之堂,加速了人類道德的敗壞。

例如《聊齋》講的是狐黃白柳,《西廂記》則講的是不守閨格不尊婦道,都是將人帶入淫亂與想入非非的低下境界。它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禍亂人間的作用。

我理解,如果作為修煉人,要開創一條嶄新的小說創作之路,就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非常清醒的把握住這一點。特別是把男女之情作為創作主題,是變異人類的一個很強的觀念,把「愛情至上」作為所謂永恆的主題歌頌,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人。我理解,我們所要留給後人的必須是非常純正的,而「男女之情,愛情至上」不屬於我們要展現和留給後人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生逢大法洪傳之時,證實大法,救度世人才是小說創作的真正使命。師父在許多講法中都有關於如何搞藝術創作,只有按照大法賦予我們的法理去開創小說創作之路,才不會走偏,才能無愧於後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