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人類的選擇意願是被安排的

威宇(台灣)


【正見網2008年10月20日】

在當前社會中,多數人都認為宗教與科學是相衝突的,在這其中,「宿命」是最明顯的一例。
  
科學家認為人的一生是自己奮鬥出來的,人在面臨人生的關鍵時刻時,總會謹慎而理性的思考、選擇,而佛家卻認為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安排的,生死富貴皆有定數,生命到了那一刻,就得去做什麼事,幾乎無法改變。
  
社會學家普遍認為:人類在面對重要選擇時,都會經過理性思考,然後再經由大腦表達出行為或語言,而一個人所經歷的社會壓力、道德、傳統、興趣、文化等因素都會影響「理性選擇」的最後判斷。不過,「理性思考」至少肯定會尋求個人所能達到的最大利益。
  
但諸多的佛家修練法門則抱持著另一種看法:當一個人降生的時候,在一個特定空間當中都已經有了他一生存在的形式,也就是說,他生命到了哪一階段,該干什麼,都已安排好了。那麼是誰安排他的一生呢?很顯然,就是更高級的生命在做這件事。
  
在當今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中,人總是在強調「理性選擇」的重要性,對於宿命之說,咸認為是荒誕不經的言論。美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甚至在「誠信」一書提到了:「人類社會行為的80%來自於理性,而剩下的20%則歸因於其他非理性選擇」。
  
不過,最新的科研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及義大利帕多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adova)的科學家發現,當一個人面臨一個重要選擇時,在做出選擇很久之前,其實他早就打定主意了,只不過這個選擇往往不是由主意識所決定,而是由一個「無法察覺的意識層次」unconscious level)所插手選定的。
  
帕多瓦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西維亞・嘉禾斯基(Bertram Gawronski)領導的一個小組,以充滿爭議的美軍基地擴建案,測試了維琴察(Vicenza, Italy)的129個居民的態度。對於這個美軍基地,大多數人已經有了支持或反對的意見,但有33個受訪者表示,他們還在考慮這個問題。為了衡量受訪者做決定時主意識參與的部分,他們回答了一系列相關問題,例如軍事基地擴建帶來的環境、經濟和政治後果。而在無意識分析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則要求志願者觀看軍事基地的圖像,之後要求他們迅速從單字表中選擇「具正面性」或「具反面性」的辭彙。一週後,這些志願者又被要求重複了相同的測試。
  
在兩次測試之間的一週時間裡,33名猶豫不決的志願者中,有30人作出了關於軍事基地的決定。研究結果發現:在測試之初沒表態的人,研究人員僅根據他們無意識聯想影像所選出的單字,就可以準確的猜中70%被測試者的最終決定。
  
這個研究計劃的主持人說:「當面臨選擇時,在人明明白白的做決定之前,其實控制人的另一層意識早已決定好了。」換言之:在人的一生中,許許多多的選擇我們總認為是經過了自己謹慎的考慮、選擇,其實哪知看似經過選擇、掙扎而下定的主意,早已被另一個更有決定性的「無法察覺的意識」所排定了。
  

參考資料:

1.Galdi, S., L. Arcuri, and B. Gawronski. 2008. Automatic mental associations
predict future choices of undecided decision-makers. Science 321: 1100-1102.

2.Wilson, T., and Y. Bar-Anan. 2008. The unseen mind. Science 321: 1046.

3.John Bohannon. 2008. Undecided? Don't Be so Sure. ScienceNOW Daily News.
21 August.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