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洪災 近4千萬人受災

周同 整理


【正見網2009年07月06日】

綜合中國媒體的報導,6月底以來,中國南方地區持續強降雨,廣西、江西、湖南、湖北、貴州、重慶等12省區市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截至7月5日16時,受災人口 3937.2萬人,因災死亡75人,失蹤13人,流離失所93.8萬人,倒塌房屋10.1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30.2億元。

廣西369萬人遭災 卡馬水庫大壩基底被擊穿

廣西連續多日遭遇強降水襲擊。截至7月5日18時,廣西遭受暴雨洪澇災害地區已達9市63縣(市、 區),受災人口369.53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億元。流離失所20.82萬人,飲水困難9.73萬人。廣西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為Ⅱ 級。

7月5日2時,廣西柳江柳州站出現89.64米的洪峰水位,相應流量26700立方米每秒,該洪水量級相當於20年一遇,為1996年以來最大洪水。超越警戒線水位七米,是資料記載的歷史上第三大洪水。

廣西桂林出現自98年以來最高洪水位,長時間強降雨造成江河水位上漲,黔江―― 西江全線超警戒,洪水為20年一遇。其他許多地區的洪汛也是過去多年來罕見,自周五(7月3日)起,灕江已經全線封航。報導說,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一所中學的300多名寄宿學生被洪水圍困,處於缺水缺食物和斷電的危急狀態。

據報導,7月4日廣西河池市羅城縣的卡馬水庫大壩基底被擊穿,自六月底以來,河池市連降暴雨,卡馬水庫水位迅猛上漲,洪水漫過正在施工的溢洪道,大壩基底被擊穿,但水庫尚未完全垮塌。報導說,從宜州到羅城的道路基本都被雨水沖毀,目前只有一條路通往卡馬水庫。

據悉,卡馬水庫建於一九七一年,水庫集雨面積五十餘平方公裡,總庫容九百三十萬立方米,大壩全長二百五十點三米,最大壩高三十八點七米,水庫下游影響近四十個村屯萬餘人。

貴州洪災死亡19人、失蹤3人

今年入汛以來截至7月4日,貴州省9個市(州、地)已有68個縣(區、市)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據貴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197萬畝,受災人口286萬人,因災死亡19人、失蹤3人,倒塌房屋4739間,直接經濟損失9.35億元。

報導說,7月2日至3日的強降雨主要集中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東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其中三都縣、錦屏縣分別降115.7毫米和102毫米大暴雨,榕江、荔波、丹寨、雷山、三穗等5縣降暴雨,另有16個鄉鎮降大暴雨,93個鄉鎮降暴雨,其中從江縣停洞鎮降雨187.7毫米。

湖南524.7萬人受災

6月28日以來,湖南省自北向南發生了今年入汛以來最強的降雨過程,導致澧水干支流水位大幅上漲,許多地方暴發山洪。湘江也出現超警戒線兩米的洪水。 截至7月2日18時統計,湖南省張家界、益陽、永州、懷化、婁底、岳陽、常德等12個市61個縣 (市、區)524.7萬人受災,因災死亡7人,1人失蹤。流離失所10.23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41萬公頃;倒塌房屋1.7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3億 元;其中,婁底市災情較重。

湖北642.29萬人受災

在湖北省,共有17個市(州)64個縣(市、區)642.29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3人,失蹤兩人,緊急轉移安置3.35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09.1萬公頃;倒塌房屋6255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4億元;其中隨州、恩施、黃岡等地災情較重。

江西發出歷史上最高級別的暴雨預警

7月3號和4號,江西氣象台相繼兩次對外發布了暴雨紅色警報信號,這是江西歷史上發出的暴雨最高級別預警。

自6月30日開始,江西出現入汛以來範圍最廣、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 暴雨過程。一些河流出現超歷史紀錄洪水。最新統計顯示,江西全省共有61縣616個鄉鎮303萬人受災,因災死亡5人,倒塌房屋3.5萬間,流離失所23萬人。

7月2日至3日,贛州市各地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現1949年以來有歷史氣象紀錄的特大暴雨過程。此次降雨範圍廣,強度大,致災重。
  
福建連續強降雨造成5人死亡
  
7月1日至3日福建省中部、北部地區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造成福建全省18萬多人受災,5人死亡,2人失蹤,流離失所2.22萬人。

7月1~3日福建省中部、北部地區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受強降雨 影響,閩江支流沙溪、尤溪、富屯溪、梅溪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閩江支流大樟溪及九龍江北溪、汀江上游部分站點也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據7月4日17時統計,福建省三明、泉州、南平、龍巖等4個設區市共有19縣18.64萬人受災,倒塌房屋420間,死亡5人(永春道路塌方壓垮工棚),失蹤2人,流離失所2.2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2.69千公頃,停產工礦企業64個,損壞堤防 22.56千米,堤防決口4.03千米,損壞水閘、機電泵站、水電站、水文測站60座,沖毀塘壩94座,造成直接經濟總損失2.42億元,其中水利設施直 接經濟損失0.87億元。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