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寵物有感

默想


【正見網2009年07月13日】

就這麼幾年工夫,孫子們長大上了小學,幼時所養的那兩隻巴西烏龜,已長成她倆手掌般大小的模樣了。那塑膠盆早已老舊發烏,那兩塊石頭上爬了一層似有若無的青苔,那一方小小的水面,仍是它們日夜爬行、休憩的樂園。看著它們緩慢的划動四肢、悠閒自在的神態,心中痛惜不已……。

現代人把養寵物視為趕時髦,看做是跟得上時代的流行風。可是耐性不長是多數人的毛病,久了,嫌煩,就遺棄、丟掉,造成了不少的社會問題。想想,有多少小小的生命就這樣被無意中摧折?又有多少父母能不為了取悅自己的子女而予以禁止,教導他們戒殺、護生呢?

傳說鄭板橋詩、書、畫三絕,讀了他的全集,才知道家書更絕!傳說鄭板橋列名「揚州八怪」,他們一個比一個怪,讀了家書,才知道他是那麼平凡,就好像生活在我們周遭的尋常百姓、慈愛父母。他的家書僅留下十六封,可封封展現出來的卻是真摯可感的「民胞物與」的胸懷。如這封【濰縣(山東省濰縣)署中與舍弟墨(作者的堂弟,鄭墨)第二書】:

……平生最不喜籠中養鳥,我圖娛悅(我就想圖個娛樂開懷),彼在囚牢(而它卻被囚禁在籠中),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適吾性乎!(有什麼理由非要扭曲、壓抑這種生物的本性而來迎合我的喜好呢?)至於發系蜻蜓,線縛(綁)螃蟹,為小兒玩具,不過一時片刻便摺拉(摧殘拉扯)而死。

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自然界的生成萬物是很辛苦的),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襟擂(孕育)而出。上帝亦心心愛念,而萬物之性人為貴,吾輩竟不能體天之心以為心,萬物將何所託命乎?……

……所云不得籠中養鳥,而予又未嘗不愛鳥,但養之有道耳。欲養鳥莫如多種樹,使繞屋數百株,扶疏茂密(疏密有序),為鳥國、鳥家。……大率樂處(大部分的樂趣在於),欲以天地為囿,江河為池(想把天地當作園囿?養禽獸的地方。?;把長江、漢水當作池?養魚的地方?),各適其天(各自適其天性),斯為大快(這才痛快)。比之盆魚籠鳥,其鉅細仁忍何如也(相比之下,就那麼個小盆、小籠大小,怎麼能忍得下心讓他們屈居其中啊)!

儒家提倡博愛,如孟子教人「仁民而愛物」;佛講慈悲,更是極力的勸導人愛護生靈、不可隨意傷害生命。因為萬物本因緣和合而生,都有佛性。上蒼有好生之德,人又是萬物之靈,竟不能體悟天心,如此,萬物將如何安身立命呢?

我們見到的板橋,不僅宅心仁厚、知書明理,更知天生萬物各得其所,不論生命長短,總能活得適時適性。大地哺育一切,所有的生物都能順著它的本性自然的生長,所以「盆魚籠鳥」,並非豢養之道,真正的生趣是以天地為園囿,以江漢為池水,各適其天性與本能,讓它在老天安排好的生態環境中過日子,才是具有人性的作法!

看了這鄭板橋的家書,明智的家長,該知道如何處理孩子對養寵物的堅持了吧!

附註: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揚州興化縣人。授濰縣令。因歲飢為民請命,開倉賑災而忤逆大臣,罷歸。其為人洒脫,而天性淳厚,詩詞兼工;書法疏放挺秀,自成一家;所畫蘭竹,亦秀逸有致。著有《鄭板橋全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