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17):段干 百裡 東郭 南門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9月28日】

段干(ㄉㄨㄢ?ㄍㄢ)。(Duàn gān)

【歷史來源】

出自於李姓,以封地名為姓。根據《路史》記載,「殷干氏初邑段,以邑干,因邑為氏。」又根據《史記》中記載,春秋時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國大將,先後被封地段、干兩地,於是後世子孫便以段干作為姓。

【郡望】

1、扶風郡:曹魏改右扶風為扶風郡,治槐裡(今陝西省興平東南)。隋唐扶風郡即岐州。

2、魯郡:漢改薛郡為魯國,治魯縣(秦以曲阜為魯縣)。晉為魯郡。北齊為任城郡。又隋有魯州魯郡,唐有兗州魯郡,雖轄有曲阜(隋改魯縣為汶陽,繼又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

【歷史人物】

段干木

段干木,春秋時代魏國人,李宗的後代。段干木原是晉國人,後來到魏國,住在魏國的城邑段木,所以人們稱他為段干木。段干木曾求學於孔子的弟子子夏。他很有才能,但不願做官。

魏國國君魏文侯曾經登門去拜訪他,想授給他官爵。他卻避而不見,越牆逃走了。從此,魏文侯更加敬重他。每當乘車路過他家門時,就下車扶著車前的橫木走過去,以表示對段干木的尊敬。有人問魏文侯為什麼要下車?魏文侯說,段干木是個有賢德的人,他不為權勢而壞了君子的道德。住在陋巷而馳名千裡,我怎麼能不下車表示對他的尊敬呢?

百裡(ㄅㄞˇ ㄌㄧˇ)。(Bǎi lǐ)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以封地名為姓。周朝時,有姬姓虞國人,入秦後,授予百裡作采邑,後代子孫就以封地名為姓。

2、亦出自姬姓,以祖名為姓。周初,周武王封周太王古公?父的二兒子虞仲的子孫在虞國(今山西省平陸縣北)。春秋時,虞仲有個後人叫奚,因住在百裡鄉,又稱百裡奚,他在虞國任大夫。西元前655年,虞國被晉國所滅,百裡奚和虞君都當了晉國的俘虜,成了奴隸。這時,秦穆公向晉獻公求親,晉獻公就把女兒嫁給他,同時把百裡奚也作為陪嫁的奴僕之一送往秦國。百裡奚不甘心做奴隸,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國的奴隸。秦穆公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國君,一直在收羅人才,他聽說百裡奚是個有才幹的人之後,決心把他追回來。他怕用重金去贖會引起楚國對百裡奚的重視,就按照當時奴隸的身價,用五張羊皮把他作為逃奴贖回來秦穆公同百裡奚交談後,對他大加讚賞,封他為大夫。百裡奚的後代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稱百裡氏。

【郡望】

1、新蔡郡:晉惠帝時,將汝陽郡分出一部分置新蔡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地區。
2、京兆郡:京兆,即首都直轄區,為漢代京畿的行政區劃名, 為「三輔」之首。本來,秦朝設置內史官,掌治京師(在今陝西省咸陽一帶)。漢景帝時分置左、右內史。漢武帝時改右內史為京兆尹,下轄十二縣。相當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晉代改稱雍州京兆郡。 

【歷史人物】

百裡奚

春秋時代虞國有一位百裡奚,百裡奚小的時候家境並不好,但他仍然奮力苦讀,後來娶杜氏為妻,生有一兒。杜氏乃聰慧之人,知道百裡奚有他的志向,想出去施展抱負,她便主動的勸丈夫去外面闖一番事業,她則承擔起照顧婆婆、撫育兒子等所有家裡的事情。在臨別的時候,妻子對百裡奚說:「將來若富貴了,可別把我忘了」。

過了好幾年,杜氏辛苦的將兒子養育成人了,但始終沒有百裡奚的一點音訊。

原來百裡奚憑著他的才能當上虞國大夫,但後來晉滅了虞,百裡奚成了晉國的俘虜,被送給了秦國。百裡奚中途逃跑,流浪到楚國。秦穆公聽說百裡奚是個有才能的人,派人去楚國交涉,用五張羊皮把他贖回,任他為大夫,人稱「五領大夫」。百裡奚輔佐秦穆公建立了霸業,當然也受到秦穆公極度的榮寵。過著榮華富貴生活的百裡奚,此時已經把他的妻子杜氏忘得一乾二淨。

杜氏聽說秦國有個五領大夫百裡奚,便想前往一探究竟,是否為自己天天思念的丈夫。

這一天,百裡奚正在欣賞歌女樂隊的音樂,這個時候,府中有個洗衣婦自稱會唱歌,要求到百裡奚前獻唱,百裡奚同意她演唱。這個洗衣婦接過一張琴,開始自彈自唱,唱的內容都是當初百裡奚離家與妻子相別的事,百裡奚聽了歌詞內容不由得大驚,一下子想起了家中久別的老母妻兒。

百裡奚走到這位婦人的前面仔細一看,果然是自己離別多年的妻子,百裡奚心中非常愧疚,跪地痛哭多時才求得杜氏原諒。

這就是「琴音尋夫」的故事。


東郭(ㄉㄨㄥ ㄍㄨㄛ)。(Dōng guō)

【歷史來源】

出自於姜姓,是齊國公族之後。古代外城城郭。春秋時,齊桓公有子孫住在都城臨淄外城的東門一帶,稱為東郭大夫。後代子孫便以居住地命姓。

【郡望】

1、濟南郡:西漢時在齊郡之地分置濟南郡。相當於現在山東省臨淄一帶地區。

2、東郡:秦置,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轄境包括魯西及豫東北。隋曾以兗州為東郡,此兗州由滑州改名,並非今山東省之兗州。 

【歷史人物】

○東郭牙:春秋時齊國大臣,他為人正直,脾氣犟,看到不對的事,不管君王高興不高興,就直言相勸,從來都是冒著殺頭的風險。由於他敢說,為國家、為百姓帶來許多好處。

○東郭順子:戰國時魏國賢士。修道守真,清而容物,是田方子的老師。

○東郭延年:東漢時修道人。與甘始、元放(即左慈)、封君達等皆方士也,均為曹操所錄用。

南門(ㄋㄢ?ㄇㄣ?)。(nán mén)

【歷史來源】

1、源自於天象,出自古代天文官後裔,以天文星座名稱為姓。根據史籍《史記.天官書》記載,天上有兩顆大的星星叫南門星,在現代天文學中,分別指南部天穹的圓規星座和半人馬星座中的兩顆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南門氏起源於上古時期負責掌管、觀測天文之官員的後代,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守護南天門的門神是天庭第一正神。天庭南門是所有神、怪、鬼、魔、妖奉天帝之詔進出的大門。南天門神的兵器是青、白兩支利劍,劍上附有龍生的九子之一睚眥。睚眥的長相是龍身豺首,性剛烈,好腥殺,好纏鬥。每當南天門神揮舞起寶劍時,就似雙手各持青、白兩條巨大的蟒蛇,常常一身化二,威風凜凜。後來人們學南天門神,也將睚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或刀柄刀鞘上。南門這個姓氏,就是以南門星座名稱為姓氏。

2、源自於子姓,出自商朝大臣南門之後裔,以先祖名字或官職稱謂為姓。商朝君王有位大臣叫南門,是守衛南門的官員,於是後代便以名字稱謂中的南門二字為姓。

3、源自於姬姓,出自周朝時期守護城池南門之官的後裔,以官職稱謂為姓。清朝學者張澍在所著《姓氏尋源》一書中說,南門氏的祖上,大約是西周守衛城池南門的官員,所以得了這個姓氏。

4、源自於姬姓,出自周朝時期住在城池南門附近之居民,以居地方位名稱為姓。典籍《鬻子》中提到南門氏的始祖是南門蠕。還有不少學者認為,住在城池南門附近的居民,大多有以居住地方位名稱為姓,亦稱南門氏。南門複姓的族人,後來絕大多數逐漸簡化改成單姓南。

【郡望】

1、河內郡:晉朝人認為,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春秋末期楚、漢之際,約在西元前三世紀末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一帶地區,包括汲縣。魏文帝黃初年中,河內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縣)改屬冀州(今河北冀縣),四縣隨之改屬、後又回歸河內郡。屬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陽)、原武、陽武三縣。屬兗州(州治廩丘,今山東鄄縣)陳留國的有封丘、酸棗、平丘、長垣四縣,屬兗州東郡的有燕。西晉時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朝時期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兩朝的河內郡即懷州。元朝時期設為懷慶路。明、清兩朝為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時期改河內縣為沁陽縣。

2、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西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東漢時期移治至平輿(今河南平輿)。

【歷史人物】


姓「南門」的人很少,只聽說商湯開朝的七個輔佐人物之一叫「南門勿」。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