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1月16日】
【原文】
荊南屢為盜殘,庶(1)與士卒披荊棘(2),致財用,治城隍(3),繕府庫,廨舍(4)畢修,陶瓦為民室廬(5),辟市區如承平時。流庸四集,喜曰:「公可恃,我其安於此矣!」庶曰:「府庫未充也。」乃下令:「有欲吾田者,肆耕其中,吾不汝賦;有能持吾錢出而得息者,視其息與去之日多少,授其職有差。」武吏爭出應令。未幾,還輸其息,府庫大充,得以養兵,遂成軍,隱然為雄幌。
(出自《續資治通鑑 第一百一十七卷》)
【注釋】
(1)庶:王庶,字子尚,慶陽(或說西峰溫泉)人。曾任南宋兵部尚書。
(2)披荊棘:克服重重困難。披,排除。
(3)治城隍:整治城牆護城河。隍,環繞城外的壕溝,沒有水的叫隍。
(4)廨(音謝)舍:廨,官署,舊時官吏辦公處所的通稱。舍,同舍,居住的房子。
(5)廬:房舍。
【語譯參考】
荊南多次受到盜賊的殘害,王庶與士卒共同克服困難,集聚財富,整治城牆護城河,修繕官府倉庫,官署房舍都得到修理,燒制陶瓦為百姓建造房屋,開闢市區像太平時一樣。流亡在外受人雇用的人從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高興地說:「您可以依靠,我們安心在這裡了!」王庶說:「官府的倉庫還未充實。」於是下令:「有想要我荊南府田地的,可以盡力在其中耕種,我不收你們的賦稅;有能力拿我官府錢外出而得利息的,根據其利息多少和離去的日期,授予他不同的官職。」武吏爭著出來應令。不久,歸還利息,官府倉庫大為充實,能夠養兵,於是組成一支軍隊,儼然是強大的幌鎮。
【研析】
民生問題乃老百姓首重之事,如果連最基本的民生問題,都無法得到溫飽,其它之事,更遑論推行了。故王庶先想法子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他們共同努力積聚財富,修繕官署民舍,於是獲得四方來歸,接著又推出讓府庫充實的策略,一旦府庫充實就能養兵,組織軍隊保衛城池。何況「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之士卒的整個文化道德就提升了。可見王庶在治理地方事務是頗有見解的。
王庶因能力佳,宋高宗即位後,對他非常器重,官至集英殿修撰,升為龍圖閣待制,節制陝西六路兵馬。隨著戰局不斷惡化,東京留守宗澤任命王庶為陝西制置使,王庶在多事之秋承擔了保衛國家的重任。岳飛也曾派人致書,請求出兵抗敵,堅決主張停止與金人議和,但奸相秦檜卻以和談為大務,壓制岳飛的抗戰請求。宋金達成和議後,王庶先後七次上疏請求免官,未獲批准。後因奸黨陷害,被罷官奪職,安置於道州,在道州憂憤病死。
【延伸思考】
1.民以食為天,如果連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都無法溫飽,社會將產生什麼現象?
2.為甚麼原本流亡在外的百姓,願意來歸附王庶?
3.治理事務須因時因地而異,才能符合民眾需求,也就是法令非一成不變的,需要用智慧解決問題。你認為一個英明的領導者,其成功要素在哪裡?
【參考資料】
1.《白話續資治通鑑》(第七冊)沈志華 主編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