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獨當一面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6月23日】

【原文】

至下邑,漢王(1)下馬踞鞍(2)而問曰:「吾欲捐(3)關以東等之,誰可與共功者?」良(4)進曰:「九江王黥布(5),楚梟將(6),與項王(7)有嚶(8);彭越(9)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10)可屬(11)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12)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

【註解】

(1)漢王:劉邦,漢朝開國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
(2)踞鞍:靠著馬鞍。踞,音句。
(3)捐:捨棄。
(4)良:指漢初名臣張良,字子房。後來為漢高祖策劃定天下,封留侯。
(5)黥布:英布,漢初六縣人。因曾受黥刑,故又稱為黥布。黥,音晴。
(6)梟將:勇猛的將領。梟,音消。
(7)項王:項籍,字羽,秦末下相人。力大能扛鼎,才氣過人,後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最後在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羽在烏江自刎。
(8)嚶:音細,通「隙」,嫌隙。
(9)彭越:漢初名臣,輔佐高祖定天下,後封梁王。
(10)韓信:年輕時曾忍胯下之辱,後輔助漢高祖平定天下,封為齊王。
(11)屬:音主,同「囑」,託付。
(12)楚:指項羽所建立的「楚」。

【故事闡述】

張良為「漢初三傑」之一。他的祖先是韓國人,秦滅韓後,張良用全部家產尋求勇士,想為韓國報仇。後來,起事失敗,於是張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音賠)隱居。秦朝末年,劉邦、項羽兩人爭天下,劉邦重用張良,張良也屢出奇策助劉邦奪取天下,後被封為留侯。

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奪天下,楚漢發生多次戰爭。一次,張良跟隨漢王東征楚國,到彭城時,漢軍戰敗而歸。退兵至下邑,漢王跳下馬倚著馬鞍問道∶「我想捨棄函谷關以東等地作為封賞,誰能夠與我共同建立功業呢?」

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與項王有嫌隙;彭越和與齊王在梁地反楚。這兩人可立即利用。而漢王的將領中,唯有韓信可以託付大事,能獨當一面。如果您要捨棄土地,就把它們送給這三個人,那麼楚國就可以打敗了。」

於是,漢王派遣隨何去遊說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聯絡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漢,漢王就派韓信率兵攻打他,並乘機攻占燕、代、齊、趙等國的領土。然而最終擊潰楚國的,是這三個人的力量。

後來「獨當一面」這句成語,就是從故事中的「可屬大事,當一面。」演變而來,用來形容可以單獨承當一方重任的人。

【討論】

(1)為什麼張良要為韓國報仇?結果如何?
(2)漢王採用張良的建議才能擊敗楚國,張良的建議是什麼?

【造句練習】

例:他從不斷犯的錯誤中累積經驗,現在終能獨當一面了。
例:從這次辦活動的過程中,大家都發現他已經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主管了。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明( )黃花→花( )巧語→語重( )長→長( )破浪→浪跡( )涯

參考答案∶

明(日)黃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風)破浪→浪跡(天)涯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