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惱羞成怒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7月15日】

【原文】

安老爺便研得墨濃,蘸得筆飽,手下一面寫,口裡一面說道:「九兄,你大家要知那十三妹的根底,須先知那十三妹的名姓。」因寫了一行,給大家看,……安老爺又道:「你大家道他這仇人是誰?真算得個天大、地大、稀大,無大不大的大腳色。」因又寫了幾個字,指給眾人看,道:「便是這個人!」鄧九公道:「喲哎!他怎的會惹著這位太歲去,合他結起仇來?」安老爺道:「他父親合那人,是個親臨上司,屬員怎生敢去合他結仇?就為了這姑娘身上的事。」說著又寫了兩句,指道:「便是這等一個情節。無奈他父親又是個明道理、尚氣節的人,不同那趨炎附勢(1)的世俗庸流(2)。見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賢郎(3)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的百般牢籠,這事他絕不吐口應許。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4),把他參革,拿問在監,因此一口暗氣而亡。那姑娘既痛他父親的含冤,更痛那冤由自己而起,這便是他誓死報仇的根子。」

(《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

【註解】

(1)趨炎附勢:比喻依附權勢。
(2)庸流:平庸無能的人。
(3)賢郎:對他人兒子的敬稱。
(4)假公濟私: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私利。

【故事闡述】

每個人皆有羞恥之心,有的人感到難為情時,會設法改正自己的錯誤,除去羞恥之處;有的人卻硬著頸項不願悔改,反而發怒來掩蓋自己的羞恥,指責他人,這種情形便是「惱羞成怒」。《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敘述安老爺為眾人解釋十三妹為何要報父仇,十三妹的父親原本在朝為官,他的上司想讓自己的兒子娶十三妹為妻,但十三妹的父親是個重氣節的人,平日就不喜歡上司依附權勢的作法,因此不肯答應。上司見自己被拒絕,便老羞成怒,利用公務之便,彈劾十三妹之父,將他下獄害死。後來「惱羞成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因羞愧到極點而惱恨發怒。

【討論】

(1)做錯事情時,因人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應,請說出文章中所舉的情況。
(2)十三妹為何要報父仇?其父親是因何而入獄?

【造句練習】

例:他被大家說得惱羞成怒,便掉頭就走。
例:談判破裂後,兩方代表都惱羞成怒地互相攻擊對方。

【相似成語】

氣急敗壞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惱羞成怒>()>()>()>()>()

參考答案:

惱羞成怒>(怒氣衝天)>(天壤之別)>(別開生面)>(面無表情)>(情投意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