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于謙智止朝班之亂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8月23日】

【原文】

嗍王(1)方攝朝,廷臣請族誅王振。而振黨馬順者,輒叱言官。於是給事中王告廷擊順,眾隨之。朝班大亂,衛卒聲洶洶(2)。王懼欲起,謙(3)排眾直前掖(4)王止,且啟王宣諭曰:「順等罪當死,勿論。」眾乃定。謙袍袖為之盡裂。退出左掖門,吏部尚書王直(5)執謙手嘆曰:「國家正賴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當是時,上下皆倚重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出自《明史・卷一百七十・列傳第五十八》)

【注釋】

(1)嗍王:朱祁鈺,宣宗次子,英宗弟,英宗被瓦剌軍俘虜後,嗍王監國,後即位為景帝。
(2)洶洶:形容喧擾的樣子。
(3)謙:于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是明朝名臣。七歲時,有和尚驚奇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後來中永樂十九年進士。
(4)掖:用手扶著別人的胳膊。
(5)王直:(1379年~1462年),字行儉,別號抑庵,明朝江西泰和人,文學家,永樂二年(1404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著有《抑庵集》等。

【語譯參考】

嗍王暫代皇帝聽朝,廷臣請求處宦官王振親屬的刑罰。而王振的同黨馬順,則大聲呵叱監察官。於是給事中王告在朝廷上打馬順,廷臣們也跟著打。朝上秩序大亂,衛卒喧擾的聲音也洶洶作響。嗍王害怕想起來走開,于謙推開眾人直接上前扶住嗍王的胳膊制止他,而且告訴嗍王宣布諭令說:「馬順等罪行應當處死,不要爭論了。」眾人才安定下來。于謙的袍袖因此全部被撕裂了。退出左掖門後,吏部尚書王直握著于謙的手讚嘆說:「國家正依賴你呢。今天雖然有一百個王直又能做什麼呢!」在那時,上下的人都倚靠重視於謙,于謙亦毅然把國家的安危視為自己的責任。

【研析】

混亂就會失序,甚至一發不可收拾,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與後果。所以大家都怕群眾暴亂,怕的是無法控制場面。朝廷之亂雖不若社會群眾那麼可怕,但大家扭打成一團,此時若群龍無首,只會掛彩連連,靠蠻力取勝了。當時嗍王暫代朝政,嚇得不知所措只想逃走,獨于謙清醒冷靜,扶住嗍王的胳膊,要他宣布諭令處死馬順,朝中頓時才安定下來。也突顯出於謙是個人才,在面臨重大事件時,有處理危機的能力。難怪王直稱讚他,當時的人倚靠他,他亦毅然把國家的安危視為自己的責任。可惜他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卻引起曹吉祥、徐有貞、石亨等小人嫉恨,他們串通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辟,于謙因讒被殺。噩耗傳出,天下為之叫冤。直到明憲宗時才得到昭雪,屍骨同岳飛一樣安葬於西湖之畔。他曾寫過一首《詠石灰》的詩言志:「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成了他畢生的寫照。

【延伸思考】

1.混亂的場面最易失控,如果你面臨此場景,將會如何處理?
2.不管政府或民間企業都需要人才,而此人才如何挖掘呢?請你設計一個問題,找出他們需要的人才。(請先設定需要的徵才項目,再進行題目設計。)
3.請你再讀于謙的其它故事,說明為何上下皆倚重他?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四卷》 吳樹平主編 1991年9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