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不遺餘力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9月11日】

【原文】

虞卿(1)曰:「秦(2)之攻趙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資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以救矣。」……因發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趙矣。樓緩(3)聞之,逃去。

(《戰國策・趙策三》)

【註解】

(1)虞卿:戰國時期名士,擅長戰略謀劃。虞,音魚。
(2)秦:周孝王封伯益的後代於秦。秦王政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3)樓緩:戰國時期縱橫家。

【故事闡述】

戰國末年,秦軍在長平大敗趙軍後,秦王就派人到趙國,要求割讓六座城池,才願意和趙國講和。趙王詢問大臣樓緩的意見,樓緩告訴趙王,認為應該割地求和。

辯士虞卿聽說後,就去見趙王。虞卿說∶「秦國攻打趙國,是因為疲憊才撤兵呢?還是有餘力進攻,為了憐憫您才不進攻呢?」趙王說∶「秦國攻打我國,不遺餘力,一定是因為打的疲憊才退兵的。」

虞卿說∶「秦國極力進攻趙國,卻一無所得,兵力疲乏才撤兵。現在大王竟要把秦國竭力而得不到的城池送給秦王,這是幫助秦國來攻打自己。明年秦國再來攻打大王,您就連自救的力量都沒有了。」

趙王把虞卿說的話告訴樓緩,樓緩對趙王說∶「虞卿完全了解秦軍的戰力嗎?如果連這六座小城池都不願割讓,假使明年秦軍再來進攻,您豈不是要割更多的地,才能與秦國講和嗎?」趙王說∶「如果聽從你的意見割地,你能保證明年秦軍不再來進攻嗎?」樓緩告訴趙王自己不敢保證。

虞卿聽說後就告訴趙王,既然樓緩不能保證,那割地給秦國又有什麼用?現在把六座小城割讓給秦國,等秦國再來進攻,又要割地講和,而秦軍只要輕鬆的坐等趙國割地求和。這樣做,只會讓秦國更強,趙國更弱罷了!以趙國有限的土地,去滿足秦國無盡的要求,趙國最後勢必滅亡。

果真要割地,不如把要割給秦國的六座城池,拿五座去送給齊國,齊國是秦國的大敵,齊國必定與大王聯盟攻打秦國。這樣,韓、魏兩國也會來跟趙國結盟,如果成功,大王您在齊國失去的,就能從秦國得到補償。趙王聽完覺的有道理,於是就派虞卿去拜見齊王,與他策劃一起對付秦國。

後來,原文中的「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就是「不遺餘力」這句成語的典故,用來形容毫不保留,用盡全力。

【討論】

(1)樓緩為什麼認為要割地求和?
(2)虞卿為什麼主張要與齊、魏、韓聯盟合力攻秦?

【造句練習】

例:一發生重大天災,他總是放下工作,不遺餘力的跑去救災。
例:為了公司前景,所有員工都要不遺餘力把工作做好。

【相似成語】

全力以赴;盡心盡力;盡心竭力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不遺餘力→力爭( )上游→游( )有餘→余( )繞樑→樑上( )子

參考答案∶

不遺餘力→力爭(上)游→游(刃)有餘→余(音)繞樑→樑上(君)子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