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新科學(三)

楊森


【正見網2001年01月12日】

三 「科學」的概念

一提到科學,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人類現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術,也就是西方傳來的以研究物質為基礎的實證科學。人對於其它的問題抱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可對於科學,絕大多數人都抱有一種肯定、堅信、甚至敬仰的態度。誰要敢於對現代科學提出疑問,都會被視為大逆不道。可「科學」本身科學嗎?我們從上小學、中學起就開始被動地接受前人對科學的認識。「好學生」都是那些對前人所下的定理理解得很牢固的人。上大學的標準也是在考學生們對這些定律的掌握程度。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大腦被後天形成的各種條條框框占得滿滿的,誰要是想打破這些框框時,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反之,如果這個人順著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框架進行研究,就會被社會所支持和認可。

舉個例子,在六十年代,美國考古學界認為現代人類在大約十萬年前起源於非洲南部;四萬年前遷移到了歐洲,然後穿越亞洲,約在三萬年前到達了北美;然後在一萬五千年前到達了中、南美洲。一九六六年美國考古學家Virginia Steen-McIntyre 在墨西哥發現了許多人造工具,她用兩種最先進的年代測定方法測定了這些工具的年代,發現其年代是二十五萬年前。她如實地匯報了她的結論,沒有想到的是,由於這與當時占統治地位的理論有很大衝突,她被勒令停止繼續研究,考古場地也被永遠關閉,Virginia也從此告別了她心愛的職業。

這還是屬於人為的、社會的因素。還有許多不能察覺的因素也在控制著人的思想。比如現代科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數學,翻開任何一本科學期刊都會看到大量的數學公式、符號。可這數學卻是常人社會中的數學,只要一用,就無形中把人限制住了。例如我們這個空間中,一加一等於二。一千個一米等於一公裡。可在另外空間的生命體就是無輕無重、可大可小的。如果在那個空間中一米可以變換為一公裡、可以變換為一毫米,這就打破了米、公斤、秒等概念,也就不會有一米的概念了。而大小的概念就會和我們空間的概念有很大差別。所以,如果人類要進步,就必須不斷拋棄舊的觀念,突破前人所劃定的框框。如果抱著以往的觀念不放,就會被其牢牢地控制住而不能自拔。

這樣看來,現代科學就像一個巨大的怪物,控制著每一個人的大腦控制著整個社會。但每個人都身在其中也就沒有感覺了。人的思維、認識及科研方法都在實證科學劃定的範圍之內,順著實證科學允許的方向在走,所以這條路越走越窄。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