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對故鄉人,尤須謙敬(外三篇)

辛棄名


【正見網2011年02月23日】

一、受辱發奮

唐代的邵謁,年輕時在縣裡做一名小吏,有一次被縣令當眾侮辱了,他於是刻苦自勵,用刀把自己的髮髻,割下一部分,放在縣城的六樓上,並發誓說:「如果不好好學習,有所成就,就讓我象這截髮髻一樣:為眾人所不齒!」

然後,邵竭苦修學業,終於博通經史典籍,被舉薦入京城,一時名聲大振。

二、從無賴到大將

英公曾經說:「我十二、三歲的時候,是一個無賴潑皮,見人就想動手打殺;十四、五的時候,是一個難以抵擋的賊,每遇見不順眼的人,總是控制不住的要殺掉對方;十七、八歲的時候,是一個好賊,只在臨陣打仗時,才殺人;到了二十歲的時候,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有益於世者。後來當了國家的大將,專門指揮軍隊,浴血沙場,去拯救百姓的生命了。人,不能沒有個好歸宿。」

三、義僕勸主

魏甄琛被作為秀才,推舉入京城。到了京城以後,他喜歡下棋,常讓僕人拿著蠟燭,站在旁邊照明。有時僕人打瞌睡或疲倦了,他就用鞭子抽他,或用棍棒打他。

僕人說:「你告別父母,到京城,是來求仕途進步的。如果是為你讀書而拿蠟燭,我在所不辭。而如今你下棋,夜以繼日,這是你來到京城的目的嗎?」

魏甄琛聽了,心中悵然良久,非常慚愧。於是便聚精會神,發奮苦讀。他還向許赤彪借了很多書,精細研修。學識大有長進。

四、對故鄉人,尤須謙敬

鄒南皋,是個孝子。他奉旨趕赴京城時,侍奉著母親,一同出行。

到了彭澤縣的時候,母親的船,在前面先行,而安排食宿的驛夫,還沒有來。鄒南皋擔心:母親的船停住荒野無人之處,吃飯住宿都不方便。心急之下,便寫了一封信,召來當地的縣尉,十分嚴厲的責備了他。

不一會兒,驛夫來了,母親坐船又開始前行了。僕人非常高興,說:「這是訓斥了彭澤縣尉的結果。」

而鄒南皋卻感到非常後悔,又把彭澤縣的縣尉召來,用好話慰問他,向他道歉,還贈給他一本《詳刑要覽》,以表歉意。

鄒南皋心中痛悔不已,還當著家人作了自我檢討,說道:「《詩經》裡講『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任何人到了故鄉,都必須謙敬!彭澤是我的故鄉,我怎麼能對一位縣尉,就忘記了謙敬之心呢?我一生以理義為處事做人的準繩,而這次,對彭澤縣尉講的那些話,卻極其粗野。我的錯誤嚴重,簡直沒臉見人!說到底,我只不過是認為一個縣尉,就可以欺壓罷了。如果縣尉的為人,象陶淵明一樣,拂袖辭官而去;那我豈不是要被世人取笑百年嗎?也許有人問:聖賢之人,對待這件事會怎麼樣呢?我認為,聖賢之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是寧願從容不迫的耐心等待,也不會因為這樣一件小事,而違反了和氣待人的大義。所以,我要記載下這件事,以昭示我的過錯。否則,我和那些卑劣的小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正是:
人人均系父母養,
都有疼己之親娘;
母慈子孝推而廣,
互敬互愛天下揚。
頤指氣使為醜態,
訓斥粗野實自戕。
故土本是發祥地,
尤須謙敬待同鄉。
黃天厚土育萬民,
大家同生故土邦!

(以上均據鄭?《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