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臺千載後,公正有遺名

史鑑 整理


【正見網2011年02月24日】

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小孔子三十九歲。孔子弟子之一,後來以公正無私聞名。

據《史記》載:澹臺滅明拜孔子為師時,孔子見他相貌很醜陋,以為他不屬於可造之材。澹臺滅明結束學業後,就回去紮實修行。後來子游當上了武城邑宰,孔子問他:「你發現了什麼人材嗎?」子遊說:「有個人叫澹臺滅明,走路從不抄小路捷徑,除非公事從不到邑宰家裡來。」後來澹臺滅明南遊長江一帶弘揚儒學,有弟子三百人跟隨他學習,名動諸侯。孔子知道後感慨道:「我以言取人,結果錯看了宰予;以貌取人,結果錯看了子羽。」宰予,字子我,孔子另一弟子,能言善辯,就是態度不端正,在白天睡懶覺被孔子抓住,孔子罵道:「朽木不可雕也!」後來宰予因為與田常作亂被滅族,不但沒為老師爭光還玷污了老師名譽,孔子深以為恥。

據《注水經》說:澹臺滅明曾經懷著價值千金的玉璧在延津渡過黃河。河伯想奪走玉璧,就風波大作,出現兩條蛟龍夾住澹臺滅明坐的船。澹臺滅明說: 「我可以義求,不可以威劫!」拿起寶劍斬殺蛟龍。蛟龍死了,澹臺滅明就把玉璧扔進黃河。澹臺滅明扔了三次,河伯不敢接受,玉璧總是躍出水面。澹臺滅明於是毀掉玉璧離去,也不表示奇怪。

據《博物志》說:澹臺滅明的兒子溺死在長江裡,他的弟子想收屍安葬。澹臺滅明制止他們說:「難道土裡的螻蟻和你們有親?水中的魚鱉和你們有仇?」他的弟子說:「老師怎麼這麼不慈愛!」澹臺滅明回答道:「他活著時當我的兒子,死了後不當我的鬼。」最終沒有為兒子收屍安葬。

有人可能很難理解澹臺滅明「行不由徑」的行為,覺得他太「傻」了。有後門、有捷徑為什麼不走呢?當今和尚居士,許多人喜歡談論佛學,今天你得了多少,明天我悟了多少,就是打坐實修者寥寥無幾。更有甚者,一些趨炎附勢的佛門敗類淪為中共打手、「CEO」,無惡不作,在享受榮華捷徑的同時徹底敗壞了佛門清譽。佛教中的末法現象不值得人們深思嗎?

有人可能很難理解澹臺滅明寧死不屈,勝利後卻拋棄玉璧的行為,覺得他「圖個啥」?殊不知真正修煉者是不求世間得失的。大法弟子面對中共淫威,毫不畏懼的反迫害,在十餘年酷刑、虐殺、活摘等一系列令人髮指的邪黨罪惡中,無數大法弟子血染中原。可是呢,在大法弟子不懈努力下,中共搖搖欲墜之時,大法弟子卻沒有參與政治,無意用政治手段換來迫害的結束,而是把覺醒的希望留給了世人。大法弟子只是反迫害、救世人,對權力不感興趣,結束不結束迫害是世人良心的選擇。

有人可能很難理解澹臺滅明「無情」的行為 ,覺得他太「冷酷」了。實際上古人不認為修煉人無情是冷酷,相反叫「忘情」、「達生」,是人有慧根的體現,常人的「冷酷無情」嚴格說也是一種情,修煉人修去情後生出的才是真正的慈悲無私。莊子死了妻子鼓盆而歌,古代和尚出家後不認父母,可他們並不冷酷。修煉人有親情的牽絆就根本無法修煉。孔子帶弟子們遊學時,曾在路上遇到一個叫皋魚的人,他哭哭啼啼的說自己不該外出遊學,結果「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後悔莫及,隨即就哭死了。當時就有十三名弟子不學了,退學回家養親,還覺得自己終於悟到了:我不用跟老師學了,我悟到了,我回家孝敬父母,做個好人就行了。儒家很講親情,澹臺滅明也是儒生,可他的境界與一般儒生就截然不同。如此看來儒家修煉未必就如一些儒生看得那麼膚淺。

澹臺滅明其貌不揚,卻因為紮實修行而成績斐然,讓老師引以為自豪。後人作詩:「紫陌悠悠去,芳塵步步清。澹臺千載後,公正有遺名。」就是讚揚澹臺滅明的美德。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