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舊地「始興」

楊紀代


【正見網2011年07月09日】

南朝宋・王韶之《始興記》

郡之東有玉山,草木滋榮繁茂,泉石澄澈。

秦朝設置的桂陽縣有閣下鼓,據說鼓聲轟鳴、響亮,直達臨武地區,因名「聖鼓」。至今臨武有「聖鼓城」。

始興城向西百餘步,有棲霞樓,是臨川王營造建置的,炎夏消暑、清游最是適宜,所以羅君章經常選在此時居留,因名為「羅公洲」。樓下的沙洲上,果木、翠竹之樹蔭,相互交雜,長長的楊柳依傍輝映,高高的梧桐前後疏落,雖然有點像是住在木竹圍繞的城池裡一樣,可個中的生活旨趣,卻如同賞玩丘壑般痛快呢。

含涯縣有三城:白沙城,馬鞍城,白鹿城。

含涯縣其中的「白鹿城」由來是這樣的:晉咸康中葉,郡人張魴,在此地作縣令十年,一心為民,甚有惠政,於是白鹿群游於此,有人取來其中一頭獻給他,因此以「白鹿」為名。

含涯縣有堯山,唐堯巡狩至此地,建立了一座行台呢。

縣下留有石室,室內有「懸石」,扣擊之聲像是鐘磬,響聲傳播十餘裡。

桂陽貞女峽,傳說秦時有幾個女的,相互為伴,撈取螺螄於此峽中,偶遇狂風暴雨,其中一女忽然化為石人,因而名為「貞女峽」。至今那石形高七尺,狀如女子。

英德一名湞陽峽,崖壁筆直、高聳千仞,猿猴都無法攀登哪。昔日有個樵夫,入此峽中採薪,曾親眼目睹一群飛仙在此遨遊哪。

「始興」簡史

始興縣建置於三國時代吳景帝孫休永安六年,即公元263年,距今將近二千年了。

始興地方,唐虞夏商周屬揚州之南境。春秋為百粵地。戰國屬楚。秦開嶺表,屬南海郡。秦末,南海郡尉趙佗據嶺南地區,稱南越王。漢武帝劉澈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歸漢,始興為南野地,建始興都尉(專掌軍事),屬豫章郡,隸揚州。赤壁戰後,遂入於吳,南野屬廬陵郡。 

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春,析出南野縣的南鄉地區,設置始興縣,「始興」一名由此開始。古人以「此地興旺,周而復始」而命名為始興。甘露元年(西元265年)冬,晉以桂陽南部置始興郡,始興縣隸屬始興郡。

隋開皇九年(西元589年)屬廣州總管府。唐貞觀元年(西元627年)分廣州曲江等地置韶州,始興縣屬之。南漢乾和四年(西元946年)置「雄州」,始興縣屬雄州。

宋開寶四年(西元971年),更名「南雄州」。元至元十五年(西元1278年),改南雄州為路。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改南雄路為府。清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改南雄府為直隸州,隸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始興縣屬南雄直隸州。

民國肇始,始興縣直隸廣東省。後來省縣之間設道,始興縣屬嶺南道。時至今日,仍舊隸屬廣東省,仍依原名,稱「始興縣」。

流傳至今的始興古俗

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潑水,忌進菜園摘菜,這天忌開口罵人,要盡說吉利話。除夕、新年及大的節日和喜慶日,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貸;新年「出行」,忌有女人在場;正月初五是「五穀神」生日,這天家家不能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夾生飯,第二天早晨蒸熟,黎明時,家家燒香迎接「五穀神」上穀倉,祈保「五穀豐登」;贛南客家人講究「吉利」,每月初一、十五要說吉利話,「無」要說成:「有」。寧都大沽、小布等鄉村「帽子」要說「有子」,因為「帽」與「毛」諧音。

農曆每月初五俗稱「月忌日」,諸事不宜;花朝日是天女送花的日子,婦女不能做針線活,免傷花苞;七月半「鬼節」,忌夜行,忌小孩外出,更忌游泳,因怕野鬼纏身拖走;驚蟄至春社之間和農曆六月最後一天至七月十四日,忌走親戚,因有給已故人「攔社」、「懸衣」之嫌;春社忌推磨、犁田、用針,有說推磨滅、犁田會撣破社公的頭,用針會刺破蛇膽,得「蛇頭子(手指頭)」病;按天干、地支排列,逢「丁」不剪 頭,逢「丙」不作灶。

始興,是一處有著悠久歷史的客家人聚居地區。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到處都洋溢著淳樸,到處都充滿了靈氣,千百年來,始興人憑著不同凡響的智慧、艱苦創業的精神、熱愛生活的情感,譜寫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客家歷史,創造了獨具特色、絢麗多彩的客家文化。

「始興縣」現況

始興縣在廣東省北部,是韶關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韶關市東北部,居湞江中游,東與江西省全南縣相連,南、西、北面分別與翁源縣、仁化縣、南雄市毗鄰。三國吳永安(西元263年)始設始興縣。

始興縣境內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有「粵北糧倉」之美稱。境內四面環山,縣城一帶為粵北最大的小平原。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呈盆地狀,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主要河流有湞江、墨江、澄江。此地是粵北第一古郡,自古為嶺南交通要衝,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商賈雲集,著稱為「古之神地」。

結語

晉・伏琛《三齊略記》裡,也有這樣的記載:

堯山在廣固城西七裡,堯巡狩天下時登上此山,遂以其名命名。按三齊,今山東中部地區,膠東為山東東北部,濟北為山東中部,而這三齊的位置在膠東與濟北之間。

所以,山東的堯山與廣東始興郡的堯山,應該不是同一處,只是典故都因「唐堯」而起,這一點是肯定的。既然堯巡狩天下,當然足跡遍布,哪兒都走過,古人出於對他的崇敬,因而人同此心的命名,是可以理解的!

這一系列古代都邑、城郡的探幽、訪勝,雖然都是根據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士筆記內容,把它翻成白話,再加上現今資料的搜集而成,可是一路寫來,興味盎然,對於各式各樣的神奇傳聞,嘆為觀止,私心羨慕古人的得天獨厚,能有機會身臨其境,或目睹或耳聞,一窺神佛真容、一覷仙道法術,實在有福氣呢!

這些古城,距離現在已超過兩千年左右了,不管如今是否依然存在,是否更名還是縮小轄地,亦或擴大範圍、併入其它地區而消失,可它們曾經是位居歷史上的軍事重鎮;扼守攻堅、戰略的咽喉地位;舉足輕重的郡邑、名城。風光一時也布滿了硝煙戰火,土崩瓦解可也一再重建。

它們見證了五千年神傳文化的細膩演繹,也親身參與了正氣風骨的道德凝聚,如今,功成身退之際,也換上另一批角色登場,接續未完成的天賦使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