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非驢非馬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09月26日】

【原文】

宣帝時,長羅侯常惠使烏孫還,便宜發諸國兵,合五萬人攻龜茲,責以前殺校尉賴丹。龜茲王謝曰:「乃我先王時為貴人姑翼所誤,我無罪。」執姑翼詣惠,惠斬之。……後數來朝賀,樂(1)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2)周衛(3),出入傳呼(4),撞鐘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5),所謂蛸(6)也。」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

【註解】

(1)樂:喜愛、喜好。
(2)徼道:禁衛森嚴的道路。徼,音同「較」。
(3)周衛:周密的防衛。
(4)傳呼:封建時代,君王出行時,由侍衛高呼閒人迴避的一種威儀。
(5)龜茲王:龜茲國的國王,漢朝西域國之一。在今新疆省庫車、沙雅二縣之間。
(6)蛸:音ㄌㄨㄛ?,即騾,為雄驢與雌馬交配所生,兼二者之長。耳長、鬃短、蹄小,尾端有一簇毛。體大、結實。耐力及抗病力皆強,力大,可負重行遠。

【故事闡述】

漢朝時西域有個龜茲國,國王曾多次來漢朝朝貢,並對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非常欣賞、羨慕。因此,在龜茲國也仿照長安的皇宮建了一座宏大的宮殿。傳呼朝拜、撞鐘擊鼓,一切日常制度,都摹仿漢朝。但西域其他國家看龜茲國王摹仿漢朝,都譏笑說:「像驢又不是驢,像馬又不是馬。倒是像驢和馬雜交生出來的騾子,真是不倫不類!」後來「非驢非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不倫不類。

【討論】

(1)文章中,從何處可以知道龜茲國國王對漢朝的欣賞?
(2)騾子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有何特徵?

【造句練習】

例:你這幅畫,把人畫得非驢非馬的,實在奇怪。
例:這種引進外國例子套在我們身上的說法,非驢非馬,我很不以為然。

【相似成語】

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課後時間】

成語類疊。

例:「非」驢「非」馬
參考答案:
人山人海、不三不四、不倫不類、十全十美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