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汗馬功勞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10月22日】

【原文】

秦西有巴蜀(1),方船(2)積粟(3),起於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餘裡。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裡;裡數雖多,不費馬汗之勞,不至十日而距扞關(4)。

(《戰國策.楚策一》)

【註解】

(1)巴蜀:秦漢時設巴、蜀二郡,同在今四川省,後為四川省的別稱。
(2)方船:並船。
(3)積粟:屯積糧食。
(4)扞關:古關名,為楚西境要塞。扞,音汗。

【故事闡述】

據《戰國策》記載,蘇秦、張儀都是戰國時代著名的縱橫家,二人同學於鬼谷子。後蘇秦佩六國相印,倡導合縱政策,即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張儀則輔佐秦惠王,提倡連橫的外交政策,目的是打破六國合縱政策,利誘六國分別與秦國親善,後再各個擊破,進而達到統一天下。

張儀為了替秦國瓦解合縱聯盟,就去遊說楚王。他告訴楚王,秦國土地廣、武力強大,而且秦國西邊有巴、蜀二郡可用船運糧,自汶山起錨,並船而行,順長江而下,到楚國有三千多裡。

用船運送兵士,一船可載五十人,與運三月糧食的運糧船同行,浮水而行,一天可行三百多裡,路程雖遠,卻不用費車馬之勞,不用十天,就可以到達楚國西境要塞扞關,與楚軍對峙。

這段記載是張儀先告訴楚王,若秦國攻打楚國時的軍事部署,他以武力威嚇,目的是引起楚王的恐懼,最後再指出連橫事秦的諸多好處,以利誘之,讓楚王認為只有放棄合縱,改用連橫國家才有未來。於是,楚王很快就被張儀說服了。

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汗馬功勞”這句成語,比喻戰功或泛指功勞。

【討論】

(1)蘇秦、張儀各自倡導什麼外交政策?
(2)張儀為什麼要去遊說楚王?結果如何?

【造句練習】

例:陳總經理曾替公司立下汗馬功勞,所以他才有今天的地位。
例:公司剛成立時,業務銷售如果沒有他的汗馬功勞,公司就不會有今天的規模。

【相似成語】

豐功偉績;勞苦功高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落井下石→石( )大海→海( )山盟→盟結( )緣→緣( )求魚

參考答案∶

落井下石→石(填)大海→海(誓)山盟→盟結(良)緣→緣(木)求魚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