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個空間的角度看量子力學中為什麼存在測不準原理?

大法弟子


【正見網2001年01月29日】

我們人類生活在由分子組成的表面物質和星球構成的空間。在這樣的時空中,一切物體的運動都遵循作牛頓力學的運動規律。事實上,「同時同地存在著另外的空間」(1)只是我們眼睛看不到。比如氟原子由一個原子核和九個電子組成。假如有一台足夠大倍數的放大鏡把原子核放大到象太陽那麼大,這時它的九個電子也許就分別和九大行星一樣大。那麼電子上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在電子上的生命看來,原子核和這些電子是否可以認為它們組成了一個空間?是否也有它們的不同時空概念?這個時空中的物體運動的力學規律又是如何呢?它與我們人類這個空間中的物體運動的力學規律相同嗎?人類有可能知道電子運動的規律嗎?在這個宇宙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空間(2,3),其覆雜程度足以使人目瞪口呆。

當人類要來認識原子、電子等更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時,科學家們發現,牛頓力學(經典力學)已經不適用了。從而在二十世紀初誕生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能夠很好地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量子力學認為,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運動只能用幾率來描述,能量變化是不連續的,量子化的。其運動規律可用薛丁格波動方程來描述。比如,氫原子是由氫核和一個電子組成。電子繞著原子核在距離核大約0.529 ×10^-8 喱米處轉動(軌道呈圓形)。能夠找到電子的幾率是在以0.529 ×10^-8 喱米為半徑的整個球上。而在經典力學中,當我們以太陽系作為空間,站在地球上來測量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和地球運行軌道時,科學家們發現,其平均距離大約是149.5979 ×10^6 千米,地球繞太陽轉一週時間大約是365.242天(4)。在這裡,我們知道,觀察者、測量儀器、地球、太陽和空氣等,均是由表面最大粒子──分子組成的,因而能夠準確測定物體的位置和動量。而為什麼我們的科學家們觀察微觀粒子──電子繞原子核在轉不同於地球繞太陽轉呢?是因為,他們是站在原子核──電子組成的空間之外──地球上來觀察、測量。而觀察者、測量儀器和人的眼睛等仍然是由表面最大粒子分子組成的。由於原子核──電子組成的空間和太陽──地球組成的空間特性是截然不同的,儘管科學家們用了量子力學來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由於人不可能置身於電子或原子核上,以及使用同化了他們空間特性的儀器去觀察電子的運動,所以現在的科學是不可能準確地測定電子繞原子核的運動軌道,也就是不可能同時準確測定電子的位置和動量(即測不準原理的制約)。只能用幾率的觀點來描述電子的運動行為。但是,從經典力學中知道,物體運動的位置和動量是能夠被同時準確測定的。當然,科學家們的「身體得同化那種空間存在的形式要求。」(1) 因為人的眼睛,測量儀器和整個空間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而在由原子組成的空間中,他的時間、空間都和我們人類生存的時間、空間完全不同,描述該空間中物質運動的力學也是不同。而量子力學是打開比分子小一層的粒子構成的另外空間的一個嘗試。但是,這種嘗試仍然是非常膚淺的。因為現在的科學就像一個人在森林裡,只能看到樹木,看不見森林。

從多個空間的角度來看,電子圍繞著原子核旋轉和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相似,「但內涵差之千裡。」(5),「我們現在的科學研究發現,電子圍繞著原子核旋轉,它的運轉和我們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相不相似呀?那不是一回事嗎?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的顯微鏡能夠看到那個電子上有什麼,如果你能看,說不定你就能發現那上面有生命體。」(5) 其實,修煉人的元神是可變大變小的,當一個修煉者修煉到極高層次的時候,他的元神就可能置身於電子上,他就可能看到電子圍繞著原子核轉和人在看地球圍繞著太陽轉是一回事。從而,在原子核、電子組成的時空裡準確測定電子運動的位置和動量也就不奇怪了。當人站在人類這空間來看另外空間物體的運動規律時,所得出的結論肯定不是真實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是人類認識微觀粒子運動的極限。不管今天人類的科學如何的輝煌,這個極限在人類的水平上永遠存在的。只有通過修煉大法,人才能看到不同的時空和進入不同的時空,對人類社會的認識就一目了然。「有的很高的大覺者修煉出來的眼睛特別多,滿臉都是。所有的眼睛都通過這隻大眼睛去看,想看什麼就看什麼,一眼看去把所有層次都看了。」(1)

*測不準原理:如果微粒所在的X座標的均方根偏差△X愈小, 那麼它的相應的動量PX的均方根偏差△PX就愈大,兩者的乘積恆大於h/4π。這裡h是普朗克常數。π是圓周率。同樣,對Y、Z座標,能量和時間均有類似的關係。

參考文獻

【1】李洪志,《轉法輪》,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 。
【2】李洪志,《法輪佛法(在美國講法)》,香港法輪佛法出版社,(1997)。

【3】李洪志,《法輪佛法(在瑞士法會上講法)》,香港法輪佛法出版社, (1999)。

【4】Martin V. Zombeck, Handbook of Spac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李洪志,《法輪大法義解》,長春出版社,(1996)。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多維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