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營心在漢」――渴望了解真相的中共邪黨軍警人員

蘭蓮花


【正見網2011年12月23日】

一、軍人、軍隊、軍車

執勤官兵

中共邪黨的黨衛軍某部營房方圓數裡,四周高牆電網,戒備森嚴。但某處有幾米距離是鐵柵欄。柵欄裡面停靠的就是執勤官兵的自行車、摩托車。救人的大法弟子只要避開執勤哨兵的目光,就可以在外邊快速地把真相資料從柵欄的間隙處投進去。幾年來這條「黃金通道」一直暢通。說明收到真相資料的執勤官兵並沒有聲張開來,暴露這一救人的渠道。

便門、暗崗

某部大院除了明擺著的用刺刀、裝甲車把守的大門外,還有不招人眼的便門、暗崗。冷森森地一塊大鐵門日夜緊閉著。大鐵門上還有一塊小鐵門也是緊閉著。若是輕輕一推,門裡面就有一個軍人走過來問:「您找誰?」在這裡執勤的都是軍官階級,不是普通士兵。也不是在哨位上立著不動,而是一桌一椅坐在那裡,緊盯著那扇大鐵門、小鐵門。這大鐵門的底端離地尚有二寸高的空隙。不論是夜裡還是黎明,大法弟子就從這大鐵門的底端往軍營裡遞送真相資料。那道冷森森的大鐵門裡面的執勤軍官,從來都沒人吭一聲。更沒有誰把頭探到鐵門外來瞧一瞧。這些緊閉在軍營裡渴望真相的軍人們,不願干擾了那些冒著危險給他們傳送真相資料的善良大法弟子。

突然出現在眼前的真相資料

某部大院供車輛出進的正大門有數名崗兵把守,插翅難進。離正大門十幾米外有一側門供行人出進。僅有一米多寬的樣子。值班室裡邊的執勤官兵就坐在一張小桌子的後面,透過玻璃窗盯著出進人員。那執勤官兵的目光和進出人員僅約二尺遠的距離。中間僅僅只是隔著一塊透明玻璃。當執勤官兵有時把頭伏在桌面上干什麼時,那大蓋帽的帽檐就觸到了眼前的玻璃而擋住了自己的目光。於是救人的大法弟子就瞅准機會施展輕功,在掠身而上的瞬間,悄無聲息地就把真相資料送到了執勤官兵的帽檐處(僅隔著一層玻璃的外窗沿上)。當執勤官兵抬起頭來看到眼前的真相資料時,那是一份怎樣的驚喜啊。

軍車、首長的司機

給軍車發放真相資料是救度被邪黨蒙蔽的部隊官兵的一條重要渠道。現在晚上部隊首長或首長的家眷帶人、帶車上街休閒、購物是極為平常的事。瞅准一切機會給軍車發放真相資料可以讓福音直達部隊上層。有些地方做過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是引起了部隊上層的注意,於是有些晚上外出休閒的軍車停泊之後,會留下司機守車。但這些守車的軍人並不那麼認真地在那守車,而是游離開一段距離。當發現有行人走近軍車時,這些軍人會轉過身去,或故意走的遠一些。有時大法弟子給軍車發完資料尚未離開,那守車的軍人(司機)就轉過來了。但他們並不聲張。就像沒看見一樣的。當然,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收到的真相資料,是不會傳給那些安排他們守車的領導或首長了。

在軍區大院大門前投送真相資料

清晨,某軍區大院大門前,值了夜班的幾名官兵正在搬移大門前夜裡用來戒備的木馬等障礙物。大法弟子端著一杯豆漿裝作驅寒避風的樣子靠近大門一側鐵柵欄處,趁勢把手伸進去,往執勤官兵的自行車、摩托車裡投真相資料。那幾個正忙忙碌碌的執勤官兵不知是真沒看見還是裝作沒看見。現在中共邪黨對軍隊的控制力除了大幅加薪猛發錢外,實際對軍心的掌握大不如以前,部隊官兵在日益覺醒。所以軍人對大法弟子也不象以往那樣戒備了。

二、警察、警車

把背面的車窗搖下來迎接真相資料的警車

某地休閒廣場上,每晚都有數百人在那跳健身舞。發真相資料的大法弟子做了一圈後,發現這群人的旁邊停著一輛公安警車。幾次想接近該警車救它的主人,但都因為那些跳舞者眾目睽睽而作罷。一次,大法弟子可能是得到師父點化,讓從該警車背人的那一面接近。大法弟子內緊外松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往該警車的泊位運動時,突然瞥見那輛警車的後座玻璃窗竟然搖下來了一半!大法弟子內心一震:這輛警車的主人是來找真相的啊!

一般來說,警察出於職業習慣,警惕性比較高。泊車離開時,沒有誰不關車窗、鎖車門的。況且這還是冬天的夜晚(不是夏天要兜風),又是背著人群的那一面。大法弟子趕緊略一低頭,把一份重量級的真相資料包放了進去。同時大法弟子清清楚楚地發現,該警車的後座位上擺著一件「兩槓一花」警服上裝。按本地公安序列,「兩槓一花」是一個公安局副局長或一個大一點的派出所所長的級別。

公安局臨街辦公室門前的那一排燈光自己瞎了

某Z^公安局有若干個辦公室臨街。因此這些個辦公室的警察能經常收到從門縫裡塞進來的真相資料。這事兒時間一長可能就引起了領導的「重視」,讓人在每個辦公室大門口的上端裝上一個探照燈式的大燈泡,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晝。這樣一來那些警察就收不到真相資料了。過了不長時間,也不知這些警察用了什麼手段,那臨街辦公室門前的那一排探照燈式的燈光就無緣無故地瞎了、不亮了。於是這些警察又能看到真相資料了。

公、檢、法、司的警車司機成了「消息靈通人士」

中共邪黨末世瘋狂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所謂的「屯警於街」,警車滿街飛,日夜擾民。它們這樣裝腔作勢的表面目的是維穩防控 ,嚇唬百姓。其實質是耍威風,趁機腐化墮落,吸吮民脂民膏。因此這些「滿街飛」的警車、警察,要麼不停,要停就是停在吃喝玩樂的燈紅酒綠之處。因此,給這些警車(包括各種安裝有警燈的行政執法車)發送真相資料,就成了救度這群特殊眾生的當務之急。且具有釜底抽薪、「四兩撥千斤」特殊效果。於是,公、檢、法、司的警車司機就成了「消息靈通人士」。他們把警車開出去,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不論是公幹還是辦私事,只要把車子停下來,人離開,那司機座位前的擋風玻璃窗上就會有真相資料出現。十有八九不落空。再加上這些警車司機平日裡主要是為領導服務,深知他們的心態和行徑。因此,他們對中共邪黨越來越沒有信心,對未來越來越感到憂慮和迷茫。精神狀態也就越來越差。一副無人管束的末世懶散狀態。一有機會就把車子「丟」到街上,想弄一些真相資料醒一醒腦。有位某邪黨法院的汽車隊長,手下管著十好幾輛警車。聽手下弟兄們議論真相熱鬧的很,也想出去碰碰大運。本來他上街買菜比較近,不用開車去的。這天他也把車子開到街面上,故意把車子停在離菜場較遠的僻靜處。然後探頭探腦地東一望、西一望,好像在盼望發資料的大法弟子似的。做真相的大法弟子看他那模樣,就沒有給他的車子放真相資料。這既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也是不浪費大法資源。因為其他司機(警察)收到的資料,他都有機會看到的。

被定住的警察夸發真相資料的大法弟子是大哥大

某警察支隊的住宅區院子較大,裡面停泊著警察及家屬使用的各種交通工具。也許是他們明白的一面在等待著大法弟子給他們送真相,也許是他們仗著自己是威權單位不在乎,所以那大院門日夜都是不關的。救人的大法弟子發現後想,這裡面的眾生也是應該得救的,還不能漏下了。在一個周六的清晨,大法弟子給師父的法像稟報之後,就帶上特製的重量級真相資料包,長途奔襲直撲目標,直接闖進去就做。剛剛做了一部分,大法弟子一回頭,發現值夜班的一個大個子警察出來了,堵截在出口處,但他沒有喊叫。這麼冷的天,又是一個周六的清晨,這警察居然聽到了響動(大門內的鐵擋滑板被自行車碾過發出了響聲)。大法弟子當機立斷往外撤,猛踩自行車直衝擋路的警察而來。同時發出一念:「定!不准干擾大法弟子發資料救眾生!」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看得出警察的目光是兇狠的,而大法弟子的目光則堅定、自信略帶笑意。在擦身而過的瞬間,那位被定住的警察竟然軟巴巴地說:「夥計,大哥大呀!敞著沖!」已經過去了的大法弟子聽後禮貌性地敷衍了一句:「找一個辦證的!」師父大威所至使弟子化險為夷。

三、保安

寒夜裡還開著臨街窗子等真相資料的保安值班室

某Z^有一重點學校,師生員工約數千人。平日裡那學校的大門都是由幾名保安把守著,三班倒。那寬寬的鋼拉門除了學生上學、放學時全拉開之外,平時只開一個容單身出進的窄小通道。有陌生人想進去,保安會盤問、跟蹤、遠遠地觀望。大法弟子為了救度這一方的眾生,首先著手解體保安背後的邪惡因素。用飛投、拋投的方法給保安送真相資料。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保安們的狀態有了改觀。他們渴望真相資料了。常常把保安值班室臨街窗子的玻璃窗門和紗門都拉開幾寸寬,然後他們就到室外去閒呆著,讓大法弟子直接把真相資料從窗口投進去。有時夜風緊、夜風涼,保安們不得不把窗戶拉上。大法弟子就把真相資料放在玻璃窗的外窗沿靠著,但很快就會有人把資料收進去。這些明白真相後的保安和發放真相資料的大法弟子形成了一種神交式的默契。同時他們還儘量把出進的通道開的寬一些,也不盤問出進人員了。大法弟子就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去救人了。大法弟子有時在寒風習習的夜晚從該校經過時,看到保安值班室裡那北面臨街的窗戶還拉開著一個等待真相資料的窗口,內心就能深深感受到眾生盼望得救的心情和自己所肩負的歷史責任,深為自己作為一個救度眾生的大法弟子的身份而自豪。

「身在曹營心在漢」,不願被邪惡所驅使――虛張聲勢的監控室和不看螢幕的保安員

大法弟子在進入到某些大型社區或企事業以及某些重要單位做真相時,常常不經意地闖到了監控室的門外或窗下。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室內有那麼幾個或十幾個顯示器在工作著。本小區院內的一切情況盡收眼底。有好些個保安甚至還正襟危坐地望著顯示器,一副一絲不苟的狀態。那麼為什麼大法弟子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做真相他們就沒有一點反應呢?從另外空間來看,是有師父的法身和護法神保護;從常人社會這個層面來看,這些保安啊監控顯示器啊往往都是一種擺設和虛張聲勢。據大法弟子多次身臨其境地近距離觀察、審視,發現不外乎有這幾種情況:一是監控顯示器雖然開著在工作,但沒有保安員理睬它;二是保安員對監控顯示器螢幕產生疲勞反彈。不論是坐著的還是站著的,幾乎都是背對顯示器而不願面對螢幕;三是即或有人坐在螢幕前的椅子上作沉思狀,但那也只是一種心不在焉的敖夜、無聊。只要看看他們眼眶裡那種沒有精神的懶散目光,就知道那是一個作為生命的主元神,或許因為「身在曹營心在漢」,或許因為是對未來深深的絕望或擔憂在罷工。

將證實法中的一點體驗、體會、體悟與同修交流,不足之處懇請同修慈悲指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