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兵連禍結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2年03月30日】

【原文】

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1)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2),匈奴亦創艾(3),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

【註解】

(1)約齎:輕裝。齎,音基。
(2)罷耗:疲憊耗弱。罷,音皮,通“疲”。
(3)創艾:因受懲治而畏懼。艾,通“乂”,音愛。

【故事闡述】

根據《漢書·匈奴傳下》記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初期,匈奴的單于認為王莽不是漢宣帝子孫,不能做天子,因此心生不滿而發難。王莽剛做天子,想建立自己的威望,就出動軍隊,打算以三十萬人,並準備三百天的軍糧,兵分十路同時出擊匈奴。

當時,王莽的大將軍嚴尤上書勸諫說∶我聽說匈奴為害中原,從開始至今已經很久了,沒有聽說前代一定要去征討的事情。後代的周、秦、漢三朝去征伐了,然而沒有一朝稱得上是高明的策略。周朝可說是中等策略,漢朝是極不高明的策略,而秦朝就毫無策略。

在周宣王時,獫狁(音顯允,匈奴在周朝時的名稱。)入侵內地,到達涇陽,周宣王派遣軍隊前去征討,攻到邊境就回來了。周王室對待匈奴的入侵,就好像對待蚊蟲、虻蟲叮咬一樣,驅趕就算了。所以天下人都稱讚這是明智的,是中等策略。

漢武帝選拔將領,訓練士兵,他們輕裝及帶少量的糧食,深入匈奴境地,把匈奴趕得遠遠的,雖然獲得勝利,但匈奴卻常常予以報復,戰爭災禍接連不斷,拖延三十多年,結果國力疲憊虛耗,匈奴也因受懲治而畏懼,天下人稱之為武勇,這是極不高明的策略。

嚴尤認為王莽才得天下,國力尚未恢復,現在就要開戰,其實是不堪負荷。王莽最終還是不聽嚴尤的建議,仍然大量的調兵運糧,結果造成全國一片混亂。

後來,“兵連禍結”就從這裡演變為一句成語,指接連用兵,戰爭、災禍不斷。

【討論】

(1)王莽篡漢打算怎麼攻打匈奴?
(2)嚴尤對王莽攻打匈奴有什麼諫言?

【造句練習】

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是兵連禍結的日子,所以人類要珍惜現在和平的日子。
例:兩國之間不能和平相處還互相挑釁,就易起爭端致兵連禍結,可憐的是無辜的老百姓。

【相似成語】

兵荒馬亂

【課後時間】

在下面四字成語中,請找出多餘的字刪除並重組。

( )巧妙花草言語∶形容虛偽而動聽的言語。
( )交通融山水乳∶比喻彼此關係融洽緊密。
( )賞心情悅目光∶因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 )道路遠責任重∶比喻長期擔負重大的任務。

參考答案∶

花言巧語、水乳交融、賞心悅目、任重道遠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