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名正言順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2年03月25日】

【原文】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1)不正,則言不順(2);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論語.子路》)

【註解】

(1)名:名分。名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名位;分,音同“份”,指他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利。
(2)順:合理。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衛出公想要請孔子主持政治,子路問孔子:“如果您去主政,要先從哪裡下手?”因為當時的衛國正處於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名實錯亂的局面,因此孔子根本不想輔佐衛出公,所以說:“如果非做不可的話,就從正名入手吧。”並且說出“名不正,則言不順”,意思是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

後來“名正言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

【討論】

(1)誰想請孔子主持政治?孔子的意願如何?
(2)當時的衛國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造句練習】

例:你們應該先向有關單位申請場地,才可以名正言順地舉辦活動。
例:經過投票表決,他終於名正言順的當選為下次會議主席。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名正言順>()>()>()>()>()

參考答案:

名正言順>(順水推舟)>(舟中敵國)>(國色天香)>(香消玉殞)>(殞身碎首)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