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地球的癌細胞? --由汽油漲價想到的

卜秋靜


【正見網2001年02月19日】

  今年汽油漲價不少,從新聞裡看,美國的主要對策是向中東石油國家施壓,讓他們增加產量,只有少數聲音提出發展其它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不僅美國,整個世界都嚴重依賴石油和天然氣能源。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統計,石油和天然氣占美國能源總消耗的65%,占世界能源總消耗的61%。若加上煤炭,礦物能源占美國和世界能源總消耗的85%以上。即使地球人口不再增加,照現在的消耗速度,地球上剩餘的石油和天然氣僅夠維持50年,煤炭也只夠未來100年用,所剩不多了。而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未來50年內估計會由60億增加到90億。根據康納爾大學的研究,地球的最佳人口承載數量為20億,只有現在人口的三分之一。

  地球上的所有能源追根結底都來自太陽:燒的木頭靠陽光長成,風力、水力的產生也離不開太陽的作用,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這些礦物能源是死去的生物體經億萬年的沉積、變化而成,是凝固的遠古陽光。但礦物能源儲量有限,像一筆只許取錢、不能存錢的銀行存款,總有用完的一天。但人們為什麼看起來不著急呢?為什麼政府們最常拿出的措施仍是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產量?

  不僅礦物能源面臨危機,人類賴以生存的其它許多自然資源也正以危險的速度消失。例一,發展中國家95%的淡水資源受到污染,在這些國家,90%的疾病源於飲用水不乾淨。即使在資源豐富、地曠人稀的美國,37%的湖泊也因污染不許人游泳。缺水更是常見,中國北方乾旱情況日益嚴重,眾所周知黃河、汝河等幾條大河已開始年年斷流,而且斷流期越來越長。北京的地下水位以每年一米的速度下降,天津更厲害,每年下降4.4米。北方不少大城市在缺水季節被迫定時限量供水。朱熔基上周對美國《新聞週刊》說,北京缺水情況如不加以解決,35年後將不得不遷都。

  例二,隨著植被的破壞,土壤沙化、鹼化加劇,生物物種每天滅絕150種。自然界需要500年才能形成一英寸厚(2.5厘米)養份充足、適合耕種的土壤 ,它是養育人類的寶貴財富。古時候中國農民用休耕、輪耕方式讓土地休養生息,保持肥力;中東猶太國家公元前已形成土地每耕種六年後休耕一年的安息年傳統( Sabbath of land)。但今天的高效率農業幾乎是掠奪式耕種,土地沒有喘息機會,自然養份抽幹了就撒化肥,殊不知這種靠化肥支持的農業成本是自然農業的十倍,而且嚴重破壞土壤質量。自然環境的破壞直接剝奪了許多動植物的生存條件,使它們一去不復返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根據生物多樣化定理,物種越少,物種間差別越小,一個生態系統就越脆弱,地球上的現存物種就越容易遭受病害的打擊。好像人一樣,吃五穀雜糧才不容易得病,近親結婚就容易生殘疾兒。1845到1850年的愛爾蘭土豆饑荒是一個著名例子。當時愛爾蘭八百萬人口中的三分之二全靠種植和食用土豆維生,但1845年的土豆病害和隨後兩年的壞天氣摧毀了全部收成,缺少替代食物使愛爾蘭陷入一片恐怖的大饑荒,八分之一人口 餓死,上百萬人逃荒北美洲,其中五分之一的人倒斃途中。


  還沒聽說哪個國家覺得自己的物質夠豐富了,維持現狀就好了,大家不停地在你死我活一樣發展經濟、鼓勵消費,忽略或者無暇考慮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推動這種無極限經濟競賽的最深刻心理,在我看來一是自大,二是畏懼。

  人最初敬畏天地,認為萬物有靈,不敢隨意褻瀆,此意識仍可在今天殘存的原始部落文化中找到。瑪麗亞・哈瑞斯發現那科大和達科大部落人祈禱時常夾一句類似「阿門」的話--mitakuje oyasin--意思是「為我所有親戚」。但他們的親戚不僅指人,而且包括一切動物、植物,甚至石頭、山川。地理學家湯姆・哈特曼(Thom Hartmann)曾走訪幾百位印第安部落人,不斷聽他們稱呼地球為母親,相信人通過自然才能體會生命之靈。作家丹尼・奎恩(Daniel Quinn)這樣描述一個原始部落的生命觀:「人獵殺一頭鹿,既不犯罪,也不殘酷,因為鹿被人吃,鹿變成人;同樣,獅子撲人也非作惡,人被獅吃,人變成獅。生命世界就這樣結為一體。」

  但人後來變得自大起來,覺得自己可以像主人一樣征服、指揮自然。地球不再是母親,只是自家一塊園子,園內萬物都是自己的,可以為所欲為,積累財富不必有所顧忌,繁衍後代更是多多益善。人忘卻了自己不過是地球生態系統中的一分子,生死存亡與其它物種息息相關,彼此依賴。不給其它生命留餘地就是不給自己留餘地。許多人讀《聖經》,得到的印象是上帝派人管理世界,所以人是一神之下,萬物之上,更加傲氣起來,對自然資源掠奪得心安理得。不信上帝的人同樣自大。中國以儒家文化為主,傳統上人為尊,不太把其它生命放在眼裡。記得有一次去鄉下奶奶家,小表弟將一條黃狗整得可憐,我看不過去,叫他住手,奶奶反笑我:「 那狗不過是個畜生嘛!」鄉下人心地淳良,但繼承下來的「畜生」意識也根深蒂固。為了人的生存,畜生都可以犧牲,毫不可惜。


  相比之下,許多現代人眼中落後、貧困的原始部落卻擁有一筆我們夢寐以求的財富:安全感,以及與之相伴的平安快樂。瓊・李洛夫(Jean Liedloff)曾深入業夸拉部落(Yequana)考察,有許多令人深思的發現,記錄在《統一體概念》(The Continuum Concept)一書中。第一,業夸拉人沒有「工作」這個概念,語言裡甚至沒有「工作」這個詞。當一件事做到厭倦或勞累的時候,他們就停下來,不勉強自己和他人。第二,成年業夸拉人將自己和家人衣食所需之外富餘的東西貢獻給部落,當他們病弱年老時,部落其他人則一定會照顧他們,這種社會安全感是業夸拉人早就習以為常的心態。
[...]
  國內同學來信,說「氣候是越來越糟糕了,有幾天空氣中漂浮著無數白色的小蟲子,還往人衣服上叮,讓人覺得極其不愉快和齷齪。報紙上前陣子很熱鬧地討論北京地區的沙塵暴問題,說照這樣發展下去,再過三(?)萬年,北京將淹沒在沙漠中。報紙似乎不太願意說出更為殘酷的真相,那就是,又一個文明將消失。我們的子孫將像現在我們追尋很多古蹟一樣地追尋北京,多麼可怕。前幾年說環保還是件挺遙遠的事,起碼覺得普通老百姓起不了什麼大作用,現在是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再不在環保方面做點事,我們的生存環境會在我們看得見的將來變得讓人無法忍受。」

  同學的幾句話促成我寫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說不定又能帶動幾個人開始關心地球。我不想看到其它生物因人類的自大和畏懼而消亡,不想看到地球因癌症衰敗潰爛,走向死亡。

原文載華夏文摘,有刪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