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1年03月19日】
都江堰:為何具有精確參數
都江堰總體結構非常簡單純樸,它的一切都藉助於自然而又完全融於自然。然而,都江堰的具體結構參數雖然簡單,但非同尋常。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魚嘴的設置極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勢,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務,而且在洪、枯水季節不同水位條件下,起著自動調節水量的作用。
魚嘴所分的水量有嚴格的比例。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區正值春耕,需要灌溉,這時岷江主流直入內江,水量約占六成,外江約占四成,以保證灌溉用水;洪水季節,二者比例又自動顛倒過來,內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區不受水潦災害。在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經》中說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指魚嘴這一天然調節分流比例的功能。
在數學裡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數0.618,稱之為黃金數。它有著令人不可思議的代數和幾何性質。按照0.618的比例來分割,稱之為黃金分割,所以0.618也稱為黃金比例。黃金分割有著獨特的最優性質。“分四六”正好是黃金分割。
寶瓶口是節制內江水量的口門。為了控制內江流量,李冰父子作石人立在江中,作為觀測水位的標尺,古時叫水則,要求水位“竭不至足,盛不沒肩”。《宋史》就有“則盈一尺,至十而止; 水及六則、流始足用。”《元史》有“以尺畫之、比十有一。 水及其九,其民喜,過則憂,沒有則困”的記載。石人就相當於今天的水文站了。
李冰還作石犀,埋在內江中,作為歲修時候淘挖泥沙的深度標準。歲修的原則是“深淘灘,低作堰”。“深淘灘”是說淘挖淤積在內江江底的泥沙要深些,要淘到石犀到為止,否則內江水量過小,不敷灌溉用;“低作堰”是說飛沙堰堰頂不可修築太高,以免洪水季節泄洪不暢,危害成都平原。
李冰如何獲得這些數據呢?按照當前的方法,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氣象水文歷史資料,然後進行分類,如十年一遇和百年一遇的大旱大澇,再利用歷史模型或數字模型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參數。顯然2200年前的李冰不可能有這些,不過也正是因為沒有這些,才能獲得具有永久性適用的參數。而現在的手段只能是暫時與局部適用的參數,因為歷史資料並不包含未來。
我們知道,數學裡有一種技術,叫坐標變換。在不同的坐標體系,同一個幾何形狀,在不同的坐標體系可顯示完全不同的形狀。在一個坐標中可能極為複雜,而在另一坐標體系可能就非常簡單。在簡單的形狀下,什麼都是一目了然了。一條河流似乎很複雜,涉及到地理地質水文氣象諸如此類。在別的空間中,一條河流是一個生命體。如果能透過這一空間而直接認識那一空間,河流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就可能一目了然了。當然,要透過這一空間,並不能通過坐標變換這種數學方法來實現,而是要通過人的特別的功能來實現。這樣的功能人類本來是具備的。但由於現代人類受到西方實證科學的衝擊,同時淡化了心性與道德的修養,這種功能也就退化消失了。關於李冰建都江堰,有許多傳說,如李冰降伏孽龍在離堆之下,用石犀壓水怪,與江神要約等。這些傳說正是反映了另外空間所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