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三天的海市蜃樓-古今蜃景(一)

麥哲雲


【正見網2001年04月03日】

蜃景通常叫海市蜃樓。現在的教科書(教人科學的的書)、百科全書都說是大氣折射,可是看看古今中外的大量記載,這種說法根本不能自圓其說。

中國最早的海市蜃樓記載出現在《史記・天官書》:「海市蜃氣象樓台,廣野成宮闕然。」近年來也多有報導。

單次蜃景一般持續幾十分鐘至幾小時,少數持續幾天,還有持續一年至幾年者,至於有些地方成為蜃景多發區如山東蓬萊一帶,其持續時間就設法計算了。《夢溪筆談》中就提到過山東的蜃景奇觀。

其他持續時間長的蜃景如,民國《冠縣誌・雜錄志・異聞》記載:「義裡莊申箴廷年十四歲時即光緒九年於八月間往村西看晚禾,當微雨初晴太陽將出行數裡余,忽見西有一城,驟為駭異,自謂我在城西何城在我西?憶及人言劉神伯村有城景往往出現,定睛視之果在劉神伯村。妙在雉堞宛然酷類新築,樹梢掩映,城上城下則青磚白灰全無物形,令人心曠神怡,須臾日漸出則城景逾縮逾低至東曦既駕城景無蹤,是村光景仍舊(來稿)。」康熙《漳浦縣誌・災祥》載:「嘉靖八年四都有海嶼三峰並列,其日忽沒于海,頃之三山並為一峰屹立騰空,望之若樓台變幻不常,如此者三日。」

正見網《海市蜃樓--夢溪筆談中的神秘現象》曾質疑蓬萊看到的景物不可能象「大氣折射」學說提出的來源於蓬萊附近。這裡,「大氣折射」學說也無法解釋蜃景何以持續三天。我們知道,現代人使用光學透鏡只有幾百年。要磨製不讓景物變形的透鏡可不是件容易事。大氣折射來解釋持續三天沒有大的變形的蜃景也太「強人所難」了。

數據分析中有一種常見錯誤叫「過度分析」(over analysis)。有的人會根據很少的觀測,假想出複雜的原理來分析解釋得到的實驗結果。要假設大氣保持一定的密度分布三天不變,讓人細細欣賞蜃景奇觀,真是超級「過度分析」了。

參考文獻

1.《地象概論》
2.與Dr. Gustafson的私人談話。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