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3月25日】
【原文】
ōu mǔ huà dí ,liǔ mǔ huò wán.
歐母畫荻,柳母和丸。
ㄡ ㄇㄨˇ ㄏㄨㄚˋ ㄉㄧˊ,ㄌㄧㄡˇ ㄇㄨˇ ㄏㄨㄛˋ ㄨㄢˊ。
歐母畫荻,柳母和丸。
【注釋】
(1)歐: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北宋廬陵(今屬江西)人。為當時文壇領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著有《新五代史》,與宋祁合修《新唐書》。
(2)荻:多年生草本,似蘆葦,常生在水邊,秋天生紫色花穗,莖可編席。
(3)柳:柳仲郢,字諭蒙,唐代京兆華原(今屬陝西)人。柳公綽之子。幼年好學,勤讀經史,熟讀且手抄,家藏書萬卷。官至太平節度使。
(4)和:攪拌。
【語譯】
歐陽修的母親用荻杆畫地教學,柳仲郢的母親和揉熊膽丸助其夜讀。
【人物故事】
據《宋史.歐陽修傳》,歐陽修四歲時父親過世,母親鄭氏決心守節不再嫁,親自教導歐陽修學習,因為家境貧困,用荻杆當筆在地上學寫字。歐陽修幼年時聰明過人,讀過的書就能背誦。到了二十歲,已是人品超群而有聲譽。
宋朝興起將近百年,但文章體裁依然承襲五代的陋習,士人因循守舊,立論卑下且文氣衰弱。蘇舜元等人有意創作並開展文風,但筆力不足。歐陽修在廢棄的書箱中得到唐代韓愈遺留的文稿,讀後心生仰慕,苦心探索,乃至廢寢忘食,必定要追上他而與他並駕齊驅。
後來歐陽修在進士考試中名列第一,又和尹洙互為師友,作古文議論當世之事,與梅堯臣作詩歌相倡和,於是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任館閣校勘、知諫院。歐陽修論事懇切正直,被人視如仇敵,惟獨宋仁宗獎勵他敢於直言,當面賜他五品官服。回頭對侍臣說:“如歐陽修這般的人,到何處才能找來?”
嘉佑二年,特派歐陽修主持進士考試。當時讀書人崇尚怪異艱澀的文章,號稱“太學體”,歐陽修痛加排斥貶抑,凡如此者就罷去。事情終了,之前作文浮薄的人等歐陽修出來,聚集在他的馬前鼓譟喧譁,巡視街巷的兵卒也不能制止;然而考場的風氣,從此就改變了。
據《新唐書.柳仲郢傳》,柳仲郢的母親韓氏,善於教導孩子,所以仲郢幼年好學,韓氏曾經揉合熊膽丸,讓仲郢夜晚咀嚼吞咽以助勤學。他長大後善於寫文章,著《尚書二十四司箴》,被韓愈所讚賞。考中進士後,任校書郎。牛僧孺徵召他到武昌為幕僚,他有父親柳公綽的風範,牛僧孺讚嘆說:“若非長期熟習儒家名教禮法,怎能做到這樣呢?”後來仲郢入朝任監察御史、侍御史。
曾有禁軍兵卒擅自殺人,而禁軍中尉護其免死。右補闕蔣系據理力爭,皇上不予理會。仲郢監察刑罰,執意說:“賊人不死,會亂了刑法。”皇帝才下詔御史蕭傑監管,蕭傑又上奏力爭,於是皇上特別下詔京兆尹杖打其人。朝廷嘉許仲郢忠於職守。之後仲郢任京兆尹,政令嚴明。又出任河南尹,為政寬厚。有人說不像他任京兆尹時,他回答說:“皇帝之下的京城,以嚴格監控為先;郡縣的治理,以仁惠養民為本。怎可相同呢?”
柳仲郢為人方正嚴肅,崇尚氣節道義,侍奉雙親甚為恭謹。每每在私人住所也是衣著整齊,態度嚴正,衣服器用皆簡單樸素。父子先後九次任節度使,五次為京兆尹,兩次任河南官吏,都急於摘除貪官污吏,救濟孤單貧弱。每逢乾旱水災,必定借錢給貧困的人,免除積欠的賦稅,故鄉裡無逃亡之家。
【說明】
這兩個故事都是賢母教子的典範,母親的啟蒙教育對小孩人格的養成往往具有舉足經重的地位。
夏商周三代之後,文章到秦、漢而勢微,但仍有古聖先王遺留的功業。到了晉、魏而衰敗,至唐代韓愈才有所振興。到了五代而衰敗,至宋代歐陽修·又興起。兩人力挽狂瀾,遏止邪說,使文章正氣回歸大道,匡正人心。《宋史》評論說:“挽百川之頹波,息千古之邪說,使斯文之正氣,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兩人之力也。”歐陽修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對古文起到了帶領作用,當年歐母畫荻教子,養成他刻苦勤學的精神,有著不可抹滅的功勞。
除了柳母和丸助學,牛僧孺稱讚柳仲郢“有父風矩”。《新唐書.柳公綽傳》記載,仲郢之父柳公綽,幼年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個性嚴肅認真,飲食起居皆有禮法。作文典雅正規,不讀非聖賢之書。任渭南尉時,遇上荒年,家裡雖然富裕充足,但每餐飯不超過一碗,豐年才恢復正常飲食。有人問他,回答說:“四方百姓貧病交加,我怎能獨自飽食呢?”升遷開州刺史後,敵寇常進逼其城,官吏說:“兵力不能制服敵人,希望授予敵寇首領重要的職務。”柳公綽說:“你和惡人一樣嗎?怎可阻撓法令。”立刻誅殺他,敵寇也退去了。
從史書描述,柳仲郢父子的行事風範十分相似,皆嚴正守法,以除奸扶弱為要務,想必父親的身教對仲郢的影響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