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精選今譯:拔刀砍案

鄭重


【正見網2013年06月06日】

【原文】

曹操伐吳,張昭等皆主迎降,惟周瑜、魯肅主戰。孫權拔刀斫案,曰:“諸將有復言迎北軍者,與此案同。”

——《三國志》

【注釋】

張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吳國大臣。

主:主張。           

周瑜: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江)人,三國時吳國大將,人稱“周郎”。

魯肅:字子敬,臨淮(今安徽定遠)人,三國時吳國謀臣。

斫:砍。             

案:案幾,矮長桌。

復言:再說。         

北軍:曹操由北向南攻,指曹軍。  

【今譯】

曹操率軍攻打吳國,吳國大臣張昭等人,都主張迎接曹軍並投降,只有周瑜、魯肅等人,主張與曹軍作戰。吳主孫權,拔出刀砍案幾,說:“各位將領有再說迎接曹軍的,下場與這個案幾相同。” 

【附言】

這是一則著名的三國故事,表現了孫權堅決果斷的氣魄。當時曹操率大軍南下,兵臨長江,欲一舉摧滅東吳,大有黑雲壓城之勢。

值此生死存亡關頭,東吳內部對是戰是降,發生分歧,人心並不統一。孫權從其根本利益出發,拔刀斫案,警告主降派官員,勿自取滅亡,同時表明自己決一死戰的堅定立場。後來,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共破曹操,力挽狂瀾,扭轉了整個戰局,證明了他當機立斷的正確,也成就了他一代梟雄的英名。

諺云:“當斷不斷,反受其患!”“當機立斷,生機即現!”優柔寡斷,總是不好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