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一字救千人

善善


【正見網2021年09月10日】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大戲中,發生過無數的冤假錯案。而正人君子,常常冒死搭救那些無辜者、落難者,他們或者挺身而出、或者直言進諫,或者智慧解困。唐莊宗時期的「誅衍一行」事件,就是著名的改一字救千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張居翰,字德卿,是唐末至五代初年的一位宦官。莊宗即位時,他任樞密使,卻不恃勢弄權。據史料記載:同光三年九月,莊宗李存勖命太子李繼岌等出征後蜀,蜀主王衍自知抵擋不住,上表乞降。莊宗的太子李繼岌入成都時,王衍身穿白衣,銜壁牽羊,以草繩系頸,迎降道左。莊宗召王衍赴洛陽,並賜詔:「固當列土而封,必不薄人於險,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到了同光四年四月,當王衍行至秦川驛時,在魏州發生了反叛,莊宗慌忙東征平叛。大軍將從洛陽出發時,有伶人獻計說,陛下應全力以赴平叛。如今太子繼岌遠在成都未歸,陛下跨河東征,國內必然空虛。王衍勢力不小,一旦為亂,局勢將不可收拾,不如將其一行人殺掉,以免除後患。莊宗當下便派宦官下敕誅殺王衍,並下詔:「王衍一行,並宜殺戮。」張居翰在複查詔書時,認為王衍既已投降,現在又出爾反爾,把全部人斬首,實在不合天理人情,便在宣讀時,將「行」字改為「家」字,於是「王衍一行」。便成了「王衍一家」。因此只王衍一家被殺,隨行的近千人的性命被保了下來。

在那個皇帝集權的時代,擅改詔書就是欺君之罪,是忤逆重罪,是在用生命在賭注,是有殺頭風險的,是需要莫大勇氣,非凡智慧的。好在沒有人想到張居翰居然私改詔書,因而接到詔書時並未懷疑。這樣,後蜀百官及王衍的僕役等千人的性命得以免死,得以保全。明宗李亶即位後,張居翰請求回歸裡鄉,最後壽終正寢。

《舊五代史·卷七十二·列傳二十四》《新五代史·卷三十八·宦者傳第二十六》,都記錄了這個事件。張居翰以宦官的身份,名垂青史,千載傳頌。「居翰改一字於詔書,救千人之濫死,可不謂之仁人矣乎!」(薛居正)「承業之論,偉然可愛,而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君子之於人也,苟有替焉,無所不取。吾於斯二人者有所取焉。」(歐陽修)

在動盪紛亂的人間,有的年代,迫害是慘烈的,運動是殘酷的,殺戮是恐怖的。我們一介草民,無權無勢,無將無兵,無奈無能,我們無法終止迫害運動。但在黑暗的時代中堅守正義,在血腥的屠殺裡保護生命,是可以選擇的。選擇良知道義、選擇扶危濟困、選擇雪中送炭,這就是人性的光輝,這也是人性的高貴。「救一人即救世界」,每個人都可以拯救世界,只要我們願意善良些、勇敢些、智慧些。

自從一九九九年中共非法鎮壓法輪佛法以來,文革式的迫害運動在中國再次上演。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有中共迫害政策的邪惡卑鄙,也有明智官員的理性保護,更有善良百姓的默默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眾多修煉者的生命安全、工作穩定與家庭幸福。如果沒有這些仁人志士對迫害的抵制,中國的這場信仰迫害會更加嚴重,悲劇會更加深重。

中共的迫害政策是邪惡的,就如唐莊宗的詔書是殺無赦的。但是當他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動動腦筋,想想辦法,發發善心,還是有通融的機會、搭救的方法的。比如,有的公安人員接到報警後,到事發地轉一圈就走了,不抓人、不綁架。有的檢察官退回卷宗,有的法官宣判學員無罪,有的律師做無罪辯護,有的領導給學員通風報信。隨著真相的廣傳與世人的覺醒,這樣冒著風險、頂著壓力,義無反顧的善良人越來越多,迫害已經失去民心,走向窮途末路了。

而當歷史走過黑暗的迫害時期,一切都將塵埃落定,善惡都將彰顯。所有同情的眼淚、理解的支持、默默的幫助、真誠的付出,都將得到人類的褒獎與歷史的肯定。而那些仁者的後世子孫,也會驕傲而自豪的告訴朋友:我的祖輩是正人君子,他們的抑惡揚善是堅守勇氣道義,也為我們積德累福,我們永遠以他們為榮。

閱讀「改一字救千人」的故事,做當下的正人君子,一起抑惡揚善,共同抵制迫害,文明和諧的夢想才能實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大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