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10月20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子曰:「其(1)言之不怍(2),則為(3)之也難。」(《論語・憲問第十四》)
【注釋】
(1)其:發語詞,無義。
(2)言之不怍:怍,音「做」,慚愧。大言不慚。
(3)為:為,音「唯」,做到、實行。
【語譯】
孔子說:「說話大言不慚,那麼要做到也就困難。」
【研析】
孔子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是說君子以言過其行為可恥。君子修養講的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浮誇、言大而夸、誇誇其談、光說不練是不注重道德修養者常見的通病,反應的是思想和心性還沒達到能成就好事的標準。「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意思是說話忠誠信實,行為篤厚敬慎。這樣才能言而有信、通行無阻、受人尊敬。其實言行是外在的(身體)表現,支配言行的源頭是內在的心性、思想(精神),君子為甚麼那麼重視道德修養?為甚麼君子能讓人受益良多、感恩戴德、肅然起敬?就是因為君子有溫潤如玉的仁心美德,而那足以使君子身心協調一致,思想和心性也能達到成就好事的標準。反之,心懷虛假、邪惡、狂暴的人,是不是也足以使自己身心矛盾而精神分裂、身得惡疾呢?誰能說做壞事沒有報應呢?
【延伸思考】
1、有人言出必行,很講信用,也很有威信,說到做到,但不一定能心安理得。如果人能說真心話,那是更難得,想的說的都是真實不虛,誠實無欺。如果人能說真心話,也能做真事,那真是太了不起了,大腦、嘴巴和身體四肢是整體一致的,沒有大腦功能四分五裂的失調、失控症狀。是故人應該多重視身心協調一致。
想想看:習慣說一套,做一套,或昧著良心說話做事,和人的身心疾病有沒有關係?為甚麼打坐可以使人神清氣爽、腦波穩定?講究中庸之道的君子,言行一致,身心會不會比較健康?
2、喜歡說大話、吹牛的人,容不容易成功?可不可能做成大好事?想一想認識的人中有沒有這種成功案例。「心想事成」是說想的愈真心合理愈能成大好事,而妄想、胡思亂想能成什麼事呢?
【成語故事】
馬謖才器過人,喜歡討論軍計,諸葛亮很喜歡他,劉備臨死的時候對諸葛亮說:「馬謖說話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希望先生注意。」
六年後,諸葛亮出兵祁山,派馬謖作了先鋒。在街亭(今甘肅莊浪縣東南)戰役中,馬謖被魏國打得大敗,部隊潰散。諸葛亮失去了依據地,只好撤軍,最後不得不依軍法斬了馬謖,後悔忘了劉備的話。
「言過其實」指言詞浮誇,超出他的實際能力。
(《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正見網: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7/24/28344.html)
戰國時,有一個賣盾和矛的楚國人,先是自誇他的盾說:「我所賣的盾堅固無比,沒有東西能把它刺穿」;又誇讚他的矛說:「我所賣的矛十分鋒利,沒有東西不被它刺穿」。旁人聽見後,忍不住地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如何?」楚國人一時無法回答他的問題。
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自相矛盾」,用來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不一致,相互牴觸。
(《韓非子.難一》)
(摘錄自正見網: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7/7/20/44889.html)